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类庄操纵法律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9 22:10

  本文选题:类庄操纵 + 行为表现 ; 参考:《上海金融》2016年01期


【摘要】:类庄操纵行为表现有五种:蛊惑交易操纵、抢先交易操纵、虚假申报操纵、特定价格或价值操纵、特定时段交易操纵。类庄操纵具有四个方面特征:行为短平快、相对控盘、基础不全面、危害体现于行为。目前,世界各国与地区对操纵市场的法律规定分为主观构成和客观构成,我国应当采用主观构成。操纵市场的主观意图是引诱其他投资者交易,可以以间接证据证明。
[Abstract]:There are five kinds of manipulative behavior: preemptive trading manipulation, false declaration manipulation, specific price or value manipulation, and transaction manipulation at a specific time. It has four characteristics: short, fast, relative control, incomplete foundation and harmful behavior. At present, the legal provisions of market manipul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the world are divided into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mponents, and our country should adopt subjective constitution. The subjective intent of market manipulation is to entice other investors to trade, which can be proved by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分类号】:D922.2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印大双;运用间接证据常见的问题及其探微[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茅中飞;;运用间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应注意三个环节[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3 沈晶;;论事实推定与间接证据证明的关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时筏;;间接证据(或称证据)[J];法学研究;1955年04期

5 ;我们是怎样运用间接证据的[J];法学杂志;1986年05期

6 周迅智;;不是用间接证据定的案[J];法学杂志;1986年05期

7 宋国圣;;浅谈间接证据定案[J];公安论坛;1988年02期

8 ;间接证据的审查要点[J];人民检察;2000年07期

9 李树旗;如何运用间接证据查处职务犯罪[J];检察实践;2000年01期

10 杨丽霞,袁思涛,卞宏波;用直接与间接的辩证观点把握间接证据的重要性[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曼;;从逻辑学角度看刑事诉讼中间接证据的运用[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仪征市人民法院 陈少华;谈间接证据如何作为定案依据[N];江苏经济报;2009年

2 沈成章 罗平安;间接证据在庭审中的运用[N];检察日报;2001年

3 英山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 刘海红 英山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 陈学军;如何运用间接证据认定贿赂犯罪[N];黄冈日报;2012年

4 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宦广堂 李春艳 刘爱武;可依间接证据认定高利贷[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薛正俭;收集审查间接证据要找准关键点[N];检察日报;2014年

6 何家弘;间接证据可推定毒品犯罪成立[N];检察日报;2003年

7 严海明;间接证据锁定债务人[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周占生 洛阳师范学院;“直接证据”辨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张灵军 周士奇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劳动保障局;间接证据能否作为定案依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10 高凌;行政诉讼要判断间接证据的关联性[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阮堂辉;间接证据理论及其在事实认定中的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曼;英美法中的间接证据理论及其借鉴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关博;论民事诉讼中间接证据的运用[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靳琳;间接证据及其证明作用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欢;间接证据定案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5 车陆洲;间接证据证明机理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6 吕小宁;间接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利;论在我国刑事司法活动中运用间接证据定案[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洪云;间接证据在刑事司法实务中的合理运用[D];扬州大学;2012年

9 黎陈靥;民事诉讼间接证据适用探析[D];广东商学院;2013年

10 张城玮;性侵犯案件中间接证据适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41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2041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1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