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我国“减法”改革中公司减资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8-09-14 21:06
【摘要】:在我国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的"减法"改革背景下,放松公司减资的管制也应是"减法"改革的题中之义。然而,我国现行公司减资法律条文没有作出修改。法院案例实证研究、资本市场成熟国家与地区的立法思想和立法例分析表明我国减资制度尚为粗糙:减资总条文规范简单,没有明示可以进行减资及减资何时生效的条件,尤其在取消最低注册资本、取消认缴期限、取消验资程序的出资制度改革的情况下,对债权人的保护非常不利;减资的特殊条文,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回购制度的可回购范围规定非常狭窄,以致公司无法减资而造成僵局持续;减资的规定粗泛也造成了不同减资方式适用同种法则、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公司减资应放宽准入条件,减资程序应明确规定减资生效要件,区分减资类型,严格监管,实施"宽减资,严监管"的改革思路。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subtractive law in the new government of our country, loosening the control of the company's capital reduction should also be the meaning of the reform of "subtractive law". However, the current company capital reduction legal provisions have not been amended. The empirical study of court cases shows that the capital market mature countries and regions' legislative thoughts and legislative examples show that the capital reduc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is still rough: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capital reduction are simple, and there is no condition that capital reduction can be carried out and when it will come into effect. In particular,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minimum registered capital,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subscription period, and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capital contribution system of the capital verification procedures are very detrimental to the protection of creditors. For example, th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s share repurchase system has a very narrow scope of repurchase, so that the company is unable to reduce its capital and thus the deadlock continues; the broad provisions of capital reduction also result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ame rules in different ways of capital reduction, and the transaction costs are high. The problem of inefficiency. Therefore, the company should relax the entry conditions of capital reduction, and the procedure of capital reduction should clearly stipulate the effective requirements of capital reduction, distinguish the types of capital reduction, strictly supervise, and implement the reform idea of "leniency and strict supervision".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傅穹;公司减资规则论[J];法学评论;2004年03期

2 董迎雪;;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研究及借鉴[J];法学杂志;2014年02期

3 高春乾;;有限责任公司减资违反通知义务与股东责任承担[J];人民司法;2011年16期

4 顾纪生;减资:上市公司国有股有序退出的新路径[J];企业研究;2002年17期

5 李智;公司减资制度初探[J];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6 汤欣;论公司法的性格——强行法抑或任意法?[J];中国法学;2001年01期

7 罗培新;;公司法强制性与任意性边界之厘定:一个法理分析框架[J];中国法学;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对我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与股东大会权力配置的反思[J];商业研究;2004年20期

2 吴敬轩;;中国公司减资制度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唐艳;李勇;王烈琦;;有限责任公司重大事项的股东表决机制研究——以我国《公司法》第44条的理解与适用为中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4 梁生东;;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内部转让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5 张修祥;中国建立累积投票制度的法律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于莹;;改革开放30年中国商法学研究回顾[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7 刘迎霜;;公司契约理论对公司法的解读[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8 孟兰凯;;公司承包行为法律效力的实例分析[J];福建法学;2004年02期

9 孙沛成;;有限公司存废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张强;;商法强制性规范的法律解释方法[J];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越;;公司人格本质与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3 范一丁;;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结构[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凤恺;;董事忠实义务内涵的界定——对董事忠实义务底线的再认识[A];《劳动保障世界》2014年第12期[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强;商法强制性规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范伟红;商事思维下公司财务会计制度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胡元聪;外部性问题解决的经济法进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张雪娥;公司信用内部性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徐晓松;论公司资本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秦莉;权力的博弈与制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邓小明;控制股东义务法律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王林清;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法律构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剑波;论司法权对公司自治的介入[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莉莉;论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制化[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红;公司减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董薇薇;公司自治下的国家强制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欣;论瑕疵出资股东对公司责任的法律性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石鑫;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立法重构——约定与法定之辩[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荣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权力界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三毛;债权出资的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田金花;公司章程契约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潘红;公司法强制性规范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忠;;无效民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研究[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2 周振华,陈家骏;中国股票市场素质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3 芮明杰;经营者持股的一个理论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1997年11期

4 范学俊;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上海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5 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J];经济研究;1996年04期

6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7 施东晖;上海股票市场风险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6年10期

8 林毅夫,李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J];经济研究;1997年03期

9 石少侠;公司资本制度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3期

10 蔡立东;无权处分行为法律效力新诠——合同法第51条评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穹;公司减资规则论[J];法学评论;2004年03期

2 李智;公司减资制度初探[J];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3 马家昱;;我国公司减资制度的立法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8年20期

4 王健;;中国公司减资制度立法模式之选择[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03期

5 宋瑞;;公司减资相关法律问题浅析[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吴敬轩;;中国公司减资制度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王海燕;;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减资现象应引起关注[J];金融经济;2014年02期

8 李如霞;;论我国公司减资制度的立法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9 陆薇;健全我国公司减资法律制度[J];学术界;2002年06期

10 孙博;公司减资法律问题辨析[J];商业时代;2005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梅向荣;李建平;;公司减资制度初探[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崔利国;苏波;;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减资的法律思考[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玲云;应完善现行公司减资立法[N];江苏法制报;2013年

2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 王信玲;公司减资与债权人利益保护[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鲍文辉刘锟锋;企业减资为何要公告[N];青岛日报;2005年

4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金绍奇;公司减资未通知已知债权人时股东的补充赔偿责任[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徐骏;可以罢免不尽义务的股东资格吗[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云霞;公司减资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杨小翠;试论公司减资制度[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红;公司减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兴燕;公司减资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宗艳;公司减资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王志永;公司减资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王蕊;论公司的增减资制度[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程家敏;公司减资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9 王凯环;公司减资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朱雄;公司减资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43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2243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b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