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28 13:20

  本文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转型期的宏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大学》 2003年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兼对债转股的探讨

张轶湘  

【摘要】: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巨大,触目惊心,并且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困境加剧呈恶化趋势。国有企业高负债和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贷款,是我国银行业走向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重大障碍。随着我国加入WTO,银行业务逐步对外开放,如何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减轻银行包袱,及早完成银行商业化改革,已成当务之急。笔者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选择了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试图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对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所采用的组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进行分析,并对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方法—债转股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其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全文约四万三千字,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首先对文章中将要涉及的重要概念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不良资产的两个分类标准进行界定,对两类标准加以评价。接着指出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要清楚地界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不良资产规模巨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章分析了巨额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银行不 良资产形成除了银行本身预算软约束、管理不善之外也与国有企业高 负债经营,效益很差有关,同时与我国经济转轨中政策变化以及政府 的干涉有关。接着指出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性,它不仅严重影响国有 银行、国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还会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并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 第三章介绍了国外处理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经验。并通过对国外经 验的分析,总结出对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几点启示。 第四章在对我国以往解泱不良资产方法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 我国处理不良资产的思路,并提出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运 作处置不良资产,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第五章对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哺转股进行了 详细的分析,从债转股的运作,可行性等到对它的质疑,说明债转股 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最后提出了应对措施,并 指出只有以债转股为契机,在转股后进行公司经营结构、治理结构、 产权结构的改造,并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 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化解企业和银行的风险。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确定文章的写作思路 是: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的分析,到对国有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的处理,再到中国处理不良资产问题的实践一成立资产管理公 司、进行债转股。

【关键词】:不良资产 债转股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832.2
【目录】:

  • 前言9-11
  • 第一章 银行不良资产的概述11-16
  • 第一节 不良资产的内涵及其分类11-13
  • 一、 不良资产的内涵11
  • 二、 不良资产的分类11-13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13-16
  • 一、 不良资产的规模13-14
  • 二、 不良资产的特征14-16
  • 第二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影响16-30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16-25
  • 一、 不良资产形成阶段16-17
  • 二、 不良资产成因分析17-25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影响25-30
  • 一、 不良资产对银行的影响25-26
  • 二、 不良资产对国有企业的影响26-27
  • 三、 不良资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27-30
  • 第三章 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30-37
  • 第一节 国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比较30-33
  • 一、 按银行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解决银行不良资产时可选择银行破产清盘或银行资产重组模式30-31
  • 二、 按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资金融通渠道不同,可分为政府、银行和第三方三个债务成本负担者31-32
  • 三、 按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集中程度不同,,可分为集中处理、分散处理两种模式32-33
  • 第二节 国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给我们的启示33-37
  • 一、 银行的不良资产重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33-34
  • 二、 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处理要有专门机构、专门运作34
  • 三、 不良资产处理的早晚决定着效果与成本的大小34-35
  • 四、 治标治本,防范银行不良资产要放在首要位置35-37
  • 第四章 深化改革,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37-55
  • 第一节 对以往解决不良资产方法的评析37-41
  • 一、 以往解决不良资产的主要方法37-38
  • 二、 理论界对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建议38-41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方式的选择--成立资产管理公司41-55
  • 一、 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及业务范围的规定41
  • 二、 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情况41-43
  • 三、 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43-49
  • 四、 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9-55
  • 第五章 对债转股的探讨55-71
  • 第一节 债转股的运作55-61
  • 一、 债转股的含义及目的55
  • 二、 债转股是适合我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55-61
  • 第二节 债转股的剖析61-71
  • 一、 债转股并非一转就灵61-65
  • 二、 处理措施65-69
  • 三、 两点思考69-71
  • 附录71-73
  • 参考文献73-75
  • 致谢75-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7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甘爱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权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娟娟;娄欣轩;;银行坏账形成的内部原因及改进措施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3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郝勇;中国银行盘锦分行营销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孟宪政;青岛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建辉;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黄橙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转型期的宏观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甘爱平;论银行不良资产宏观调控的负效应[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2 甘爱平;论“准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J];新疆财经;1999年03期

    3 吴宣恭;黄少安;;产权所有权法权[J];学术月刊;1993年04期

    4 吴宣恭;;论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多样化[J];中国经济问题;1998年02期

    5 吴宣恭;股份公司的产权关系、运行机制和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6 甘爱平;蔡天任;;债转股是一副治标解表的“药”[J];中国国情国力;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昌南;债转股后不良资产解决方式的探讨[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高露;辩证地看银行受损[J];金融信息参考;1999年11期

    3 曹红辉,申韬;国有企业债转股效率评价[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4 张德明,胡怀军,曹秀英;“债转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0年02期

    5 索红;债转股热中的冷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2期

    6 罗军;债转股,一路走好?![J];西南金融;1999年11期

    7 徐天祥,罗丹,陈洁;对债转股几个有争议问题的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朱福兴;论债转股与国有企业脱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刘明巍;从财务管理看债转股对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作用[J];金融会计;2000年02期

    10 刘英;债转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营运问题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毅;;也谈债转股[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范新成;;走出债转股的误区[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3 王建斌;;山西“债转股”改革的现状与对策思考[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彭真明;;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定性[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5 张时瓐;郝玉崎;;债转股的“利”与“弊”探析[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赵文彪;;煤炭企业债转股经验探析[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崔利国;吕利秋;;政策性债转股法律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8 李镇汾;;对煤炭企业债转股实施过程中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的思考[A];2005年度中国总会计师论文选[C];2006年

    9 杨栋昌;;债转股对公司股份结构的影响及治理的法律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雪英;;浅谈利用外资推动债转股[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王佳航杨晓平;[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2 王卫平 杨海林;[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记者 邹光祥;[N];重庆商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杨兆敏;[N];工人日报;2000年

    5 记者 王艳青;[N];证券日报;2003年

    6 柴今;[N];经济日报;2000年

    7 记者 刘兆林 通讯员 张春华;[N];金融时报;2000年

    8 特约记者 樊必法;[N];中国船舶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贾柱;[N];中国工业报;2003年

    10 陈天扬 张善华 邓 波;[N];人民法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小兵;国企债转股中的博弈行为及运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金震华;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防范的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甘爱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权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4 张晓鹏;金融投资机构物权类不良资产评估定价与处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杨玉熹;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韩良;金融不良资产估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李卫;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决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嘉川;我国证券业不良资产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佟铁成;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管理[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吴海峰;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湘;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兼对债转股的探讨[D];广西大学;2003年

    2 孙铭;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资产管理公司运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马群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赵娟;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金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林丹虹;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D];厦门大学;2001年

    7 付丽华;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根源及化解[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黄文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9 吴志军;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治理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10 周正平;银行不良资产重组与债传股[D];中南林学院;2002年


      本文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转型期的宏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6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246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