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P2P网贷平台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对策
发布时间:2017-04-11 16:18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P2P网贷平台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5年是P2P网贷平台的开创之年,“Zopa”作为全世界第一家P2P网贷平台在英国诞生。在短时间内,便蔓延到了全球。在此2年之后,国内首家P2P网贷平台“拍拍贷”便在上海成立。而不久前Lending Club成功上市,意味着P2P网贷行业又重新进入登上了一个台阶。 10年间,P2P网贷平台经历了从无到有、迅猛发展的历程。这一切都源于其作为金融新生事物,有着太多的优势。它打破了传统银行的高门槛、严要求的围堵,,将网络技术和民间资本融合,促使民间借贷交易便捷、成本低廉、期限灵活,为个人和中小企业的融资开启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拥有闲散资金的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新的理财选择。并且在促进民间资本合理流动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信贷的层次性,提供了网络金融的新思路,推动了个人信用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进入我国后,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同,P2P网贷平台展现出了与他国不同的情况。在异常高速的发展状态下,伴随着的是平台倒闭和风险上升的困境。而在此困境中,市场条件下的自我改进又促使网贷平台出现中国式的细化和整合,但是依然危机四伏。究其原因,除了自身行业自律的缺失以及各种经济因素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法律监管和规范处于真空状态。正是这样的状态导致了我国网贷平台的异化发展、良莠不齐的现状。 因此要想发挥P2P网贷平台的优势作用,就必然就要从法律监管和规范着手。本文通过对若干家具有代表性的网贷平台的实地考察和亲自参与,参考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书籍,力求能把握迅速发展的网贷平台的最新动态和一线资料。以便能针对其实际情况,客观公正的研究探讨P2P网贷平台的法律风险研究和监管。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根据实际情况,本文首先介绍P2P网贷平台的现状,对其“线上模式”、债权转让模式、O2O模式以及第三方支付这四种主要模式进行介绍,并且分析其相关的法律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四种模式引发的相关风险进行整理和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予以佐证。最后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对四种模式的风险防控和法律监管提出针对性的法律分析和建议。 本文主要是通过实践分析,得出了不同于他文的结论。把P2P分化后的主要模式分为四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争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尝试从宏观角度,提出相对应的防控建议。摒弃从资料到资料的研究方法,从数据和实践资料出发,以之为据,确保所提条陈能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更加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 四种模式 法律监管 风险防控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8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图表索引13-14
- 第1章 引言14-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4-15
- 1.1.1 研究背景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5-16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6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16-17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17
- 第2章 我国 P2P 网贷平台概论17-28
- 2.1 P2P 网贷平台的基本概述和发展情况18-22
- 2.1.1 P2P 网贷平台基本理论概述18-21
- 2.1.2 P2P 网贷平台发展现状和前景21-22
- 2.2 我国 P2P 网贷平台的四种模式及其他相关问题22-27
- 2.2.1 我国 P2P 网贷平台的四种模式22-26
- 2.2.2 P2P 网贷平台定位的争议和比较26-27
- 2.3 小结27-28
- 第3章 我国 P2P 网贷平台存在的法律风险28-39
- 3.1 P2P 网贷平台的基本法律关系28-32
- 3.1.1 借贷双方的法律关系29-30
- 3.1.2 P2P 平台与借贷双方的法律关系30
- 3.1.3 P2P 借贷平台与第三方机构的法律关系30-31
- 3.1.4 借贷双方与第三方机构的法律关系31-32
- 3.2 P2P 网贷平台行业共性的法律风险32-34
- 3.2.1 P2P 网贷平台专属性法律规范的缺位32-33
- 3.2.2 P2P 网贷平台征信体系的缺失33
- 3.2.3 P2P 网贷平台交易流程的管控缺失33-34
- 3.3 P2P 网贷平台纯线上模式法律风险34-36
- 3.3.1 借贷关系引发的法律风险34-35
- 3.3.2 平台用户隐私泄露的法律风险35
- 3.3.3 第三方支付平台引发的法律风险35-36
- 3.4 从线下到线上模式的法律风险(O2O 模式)36-37
- 3.5 第三方担保模式的法律风险37
- 3.6 债权转让模式的法律风险37-39
- 3.6.1 债券转让模式导致的资金池风险38
- 3.6.2 债券转让模式是潜在的影子银行38-39
- 3.6.3 债券转让模式中普遍存在“砍头息”39
- 3.7 小结39
- 第4章 对我国 P2P 网贷平台法律风险防控对策39-49
- 4.1 建立我国 P2P 网贷平台法律监管规范40-43
- 4.1.1 制定互联网金融民事法律关系专属规范40
- 4.1.2 规范 P2P 网络借贷平台基础法律问题40-41
- 4.1.3 健全 P2P 网贷平台准入和退出机制41-42
- 4.1.4 完善和推动公益性国家征信体系的建设42-43
- 4.1.5 推广“阳光化”P2P 网贷平台43
- 4.2 纯线上模式法律风险防控对策建议43-45
- 4.2.1 建立和完善网络犯罪法律规范43-44
- 4.2.2 银行作为第三方机构代替第三方支付平台44
- 4.2.3 审查并保护借贷双方隐私44-45
- 4.3 O2O 模式法律风险防控对策建议45-46
- 4.4 第三方担保模式法律风险防控对策建议46
- 4.5 债权转让模式法律风险防控对策建议46-48
- 4.5.1 建立 P2P 网贷平台评估机构46-47
- 4.5.2 推动建设 P2P 网贷平台行业自律组织47-48
- 4.6 小结48-49
- 结论与展望49-51
- 1、结论49
- 2、展望49-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艳;陈小辉;邢增艺;;网络借贷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年24期
2 王振;;P2P网络借贷模式洗钱风险及应对措施探析[J];南方金融;2012年11期
3 鲁丹;丁晓斐;;论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防范[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2期
4 范杰;;细究线上P2P模式[J];大众理财顾问;2013年12期
5 陈冬宇;李伟军;彭中礼;徐峗;;网络借贷引入第三方个人征信的必要性探讨[J];征信;2012年01期
6 苏莉娟;严亮;;浅谈我国民间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11年12期
7 袁达松;;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J];法学研究;2012年02期
8 朱琳;;对人人贷公司法律性质的分类研究——以“拍拍贷”和“宜信”为例[J];金融法苑;2012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P2P网贷平台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29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