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衍生品的产生与发展和法律有解不开的情缘。传统的国际金融法是衍生品产生的法律成因。它一开始就是为了追求盈利逃避法律监管而出现,而金融管制法律的空白和漏洞使得这种动机有了可能性。而它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多次对其的立法监管,它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它的活跃性使得我们滞后的监管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探性地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全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说明了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但与此向关的法律制度建设的严重不足,引出研究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正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分类,,从法律角度对其重新进行了解读,为后面的法律制度的构建做好理论的铺陈。第二部分回顾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的背景,分析它的功效和风险。它的功效是促使我们发展衍生品的市场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它的风险是我们在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法律规制的重点。第二章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建立中的法律问题。根据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实需要,主要以场内市场建立中的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由于没有关于衍生品交易的专门法律,我们以证券法关于证券一系列的制度规定为依据,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创建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分为四个部分:一、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品种创新——发行,二、金融衍生品的上市,三、金融衍生品上市地点的选择,四、我国发展衍生品市场的路径选择。第三章是关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法律问题规制。它的目的在于研究如何进入市场,进入怎样的市场并交易,交易的规则等等。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由于合约的法律性质存在不确定性,金融衍生交易合同的合法性问题。二、市场主体的准入——交易主体的合法性,在这问题中我们分为两个层次,重点在于对于最终用户的合法性问题的研究。结合了英美法上著名的判例作为判定准入主体的依据。三、是交易中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止内幕交易和信息披露问题的有效措施。第四章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风险防范制度中的法律问题。主要是以场外ISDA组织中关于信用风险防范中最重要的两个制度——净额结算和信用支持协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种制度安排以及它在各国破产法上关于破产抵销和担保法律上的有效性问题。注意ISDA有关法律文件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之间的衔接问题。第五章是关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问题的研究。前几章是从私法角度对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法律问题的研究,这一章主要是从公法上对衍生品市场的规制。前两部分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介绍了监管的模式和体制,紧接着对我国的监管的分析和建议。以及加强国际监管合作的必要。第六章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和法制建设。对我国发展衍生品的必要性和条件做了分析,重点在于对我国衍生品市场法制建设的不足的分析以及完善法制的思考。提出应制定专门的衍生产品交易法。最后是结束语。对本文的研究评述以及尚有待研究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做法律制度上的准备,使我国的衍生品市场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 净额结算 信用支持 破产抵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28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引言14-16
- 第一章 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16-27
- 第一节 金融衍生品基本概念、特性及分类16-22
- 一、金融衍生品基本概念16-18
- 二、金融衍生品的特性18-20
-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20-22
- 第二节 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功效和风险22-27
- 一、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历程22-23
- 二、金融衍生市场的功效23-25
- 三、风险和负面作用25-27
- 第二章 金融衍生品市场建立中的法律问题27-34
- 第一节 金融衍生品的品种创新—发行27-28
- 一、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制度27-28
- 二、金融衍生品发行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28
- 第二节 证券类衍生品的上市28-30
- 一、证券类衍生品的上市条件28-29
- 二、证券类衍生品的上市审批29-30
- 第三节 金融衍生品的上市地点选择30-31
- 一、国际上有关上市地点的三种模式30
- 二、期货与现货市场分离的原因分析30-31
- 第四节 发展证券类衍生品的路径选择31-34
- 一、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两种模式31-32
- 二、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路径选择32-34
- 第三章 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法律问题34-42
- 第一节 金融衍生交易合同的合法性问题34-37
- 一、射幸合同34
- 二、赌博合同、保险合同、衍生交易合同比较研究34-36
- 三、金融衍生交易合同在中国法律上的合法性问题36-37
- 第二节 市场主体的准入—交易主体的合法性37-40
- 一、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主体的合法性分析38-39
- 二、我国关于参与金融衍生交易主体合法性问题39-40
- 第三节 金融衍生交易中的信息披露问题40-42
- 一、信息披露制度40-41
- 二、反内幕交易法41-42
- 第四章 金融衍生品市场中风险防范制度中的法律问题42-56
- 第一节 净额结算制度42-50
- 一、净额结算制度概述42-45
- 二、各国破产法有关抵销问题的规定以及相关规定下终止型净额结算制度的有效性45-49
- 三、我国关于破产抵销的规定和净额结算在我国法制下的效力49-50
- 第二节 国际金融衍生交易场外交易的担保机制—信用支持协议50-56
- 一、信用支持协议概述50-52
- 二、信用支持协议在破产及担保制度下存在的问题52-54
- 三、我国法律对信用支持协议的立法态度及注意问题54-56
- 第五章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问题56-63
- 第一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模式56-58
- 一、机构型监管模式56
- 二、功能型监管模式56-57
- 三、混合型监管模式57-58
- 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体制58-59
- 一、主要国家的监管体制58-59
- 二、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的协调59
-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制59-63
- 一、我国的监管模式59-60
- 二、我国的监管体制60-61
- 三、我国关于加强金融衍生品国际监管合作61-63
- 第六章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法制建设63-67
- 第一节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回顾和发展63-65
- 一、我国金融衍生交易的发展历程63
- 二、我国发展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和条件63-65
- 第二节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法制建设65-67
- 一、制定《金融衍生交易法》65-66
- 二、刑法的保障作用66
- 三、金融衍生交易立法的国际协调66-67
- 结束语67-68
- 参考文献68-73
- 致谢73-7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应国;;浅议有关中央对手方结算制度的法律问题[J];中国货币市场;2006年09期
2 翁小川;倪如冰;卢颖;;天使还是魔鬼?——对冲基金积极主义在公司治理中的利弊分析及在中国前景之展望[J];证券法苑;2010年02期
3 张成昆;;对虚拟经济中市场的分析[J];世纪桥;2011年15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爱福;;金融衍生工具与风险对冲[A];2002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集[C];2002年
2 徐娜娜;;论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机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3 王桂姿;;构建新准则架构下的企业金融衍生工具内部控制规范机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程赣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的研究[A];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7年
5 史树林;;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及相关法律制度[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6 喻和文;罗畅伟;刘东锋;;基于期权金融衍生工具的体育赛事供应链风险问题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7 甘乐;耿锁奎;;基于期权金融衍生工具的体育赛事供应链风险问题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韩传模;王桂姿;;金融衍生工具公允价值的确证及风险监控[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韩传模;王桂姿;;构建会计视角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控体制的设想[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王桂姿;;构建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监控体系[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融衍生工具与经济发展[N];金融时报;2001年
2 记者 张广逢;七方面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N];期货日报;2005年
3 记者 华强;中国急需推出金融衍生工具[N];证券时报;2002年
4 ;金融衍生工具[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5 刘小玲;金融衍生工具带来的财务问题[N];中国税务报;2002年
6 郭斌;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危机[N];金融时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张淑君;谨慎选择金融衍生工具[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 付强博士;共同基金如何使用金融衍生工具[N];证券时报;2005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胡学文;汇率扰动 外贸企业应接不暇[N];证券时报;2007年
10 杨彩虹;金融衍生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影响[N];财会信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向阳;论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张世洁;金融衍生工具法律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周天宇;论金融衍生工具及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吴晓;套期保值技术及其在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熊玉莲;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田萍;金融风险存在与度量最新进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张腾文;金融衍生工具投资与机构投资者绩效[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刘智;转型期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李炳忠;金融衍生工具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黄志伟;批发竞争区域电力市场及供电公司交易策略初探[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龙;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2 王志伟;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抵销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韩强;论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监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冬梅;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于淼;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法律监管[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6 颜德民;金融衍生工具与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D];广西大学;2001年
7 蒋小元;金融衍生工具在电力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8 曹煜;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林小晶;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盛敏;翻译目的论在金融衍生工具翻译总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3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