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债权保护与公司治理
本文关键词:银行债权保护与公司治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市场经济中,公司和银行都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并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银行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信用机构,而公司则依靠信用获取资金,因此二者之间是典型的信用关系,讲求诚实信用最大化原则。一方面银行的融资活动随着公司的发展而日益活跃,且领域不断扩大,这对公司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公司有资金需求,需要从银行融资,其返还的贷款利息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可见,银行与公司关系演进的过程就是银行萌生融资动力,企业萌生资金需求,银企双方在市场约束和双方博弈下形成为各自均能接受的市场条件,进而完成融资交易的双向选择过程。然而由于企业信用的普遍缺失以及现有银行债权保护措施的不力,实践中公司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了大量银行不良债权的产生。 本文以银行债权保护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论文第一章首先探讨了银行与企业的基本关系,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与企业之间是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二者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律主体;两者之间基于融资关系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然而由于银企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银行和公司的融资关系中就孕育着道德风险。在银企关系中,借款方对自身信息的拥有量总是大于贷款方,借款企业会利用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把风险转嫁给银行,导致的结果是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银行与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我国公司法从股东本位的理念出发,确立了股东大会的中心地位。这种立法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公司治理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内部人控制”会导致公司的责任能力下降,而公司责任能力下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债权。银行作为公司最大的债权人,受到的损害显然就是最严重的。因此,从法律层面探讨解决我国银行对公司的债权保护问题,就必须要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入手,以解决银行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突破口。 第二章结合我国银行债权保护的实践分析了我国银行债权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指出了现有法律制度在银行债权保护方面存在的缺陷,详细分析了民法上的契约制度、民事担保制度、公司法、破产法、刑法等相关规定在银行债权保护方面的不足,得出了现行银行债权保护措施具有局限性及需要引入新的理论与制度设计加以克服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银行债权 公司治理结构 利益相关者 信息披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291.91;D922.28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S6-12
- 前言12-26
- 第一章 导论26-51
-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与企业关系的理论分析26-30
- 一、平等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银行与企业关系的市场理论分析26-28
- 二、契约关系:银行与企业关系的信用理论分析28-29
- 三、相互依存的交易关系:银企之间的融资模式与债权约束理论分析29-30
-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下的银企关系30-35
- 一、银企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素30-31
- 二、信息不对称下银企之间蕴涵着风险31-33
-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对企业不良债权的产生33-34
- 四、小结34-35
- 第三节 银行债权保护与公司治理的关系35-49
- 一、公司治理概述35-41
-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在对债权人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41-47
- 三、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对银行债权保护的影响47-49
- 小结49-51
- 第二章 银行债权法律保护不力的原因分析51-83
- 第一节 目前我国银行债权保护的主要措施51-60
- 一、我国目前银行对企业债权的主要类型51-53
- 二、目前企业侵害银行债权的主要方式53-54
- 三、现有法律对保护银行债权的规定54-56
- 四、银行作为企业债权人为维护其债权所采取的措施56-60
- 第二节我国银行债权保护不力的原因分析60-83
- 一、体制因素的影响60-62
- 二、股东有限责任对银行债权保护的影响62-63
- 三、现行制度安排对银行实现债权的不利影响63-78
- 四、银行缺少强有力的债权保护手段78-79
- 五、对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AMC)作用的评价79-82
- 六、小结82-83
- 第三章 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83-109
-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概述83-89
- 一、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定义83-84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及其核心内容84-86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股东至上”观念的比较86-89
-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89-95
- 一、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89-92
- 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意义92-93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93-94
- 四、小结94-95
- 第三节 世界各国关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立法原则的比较95-105
- 一、日本95-96
- 二、德国96-97
- 三、韩国97-98
- 四、美国98-101
- 五、英国101-102
- 六、荷兰102-103
- 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03-104
- 八、对上述各国“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立法原则的评析104-105
- 第四节 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模式的启示105-109
- 一、对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分歧105-106
- 二、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障碍106-107
- 三、我国银行债权人保护模式的最佳选择——参与公司内部监督107-109
- 第四章 我国银行债权人法律保护制度构建之一——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监督109-136
- 第一节 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监督的现实意义109-111
- 一、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监督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保护109-110
- 二、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监督有利于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110-111
- 三、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监督是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111
- 第二节 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立法模式的比较分析111-121
- 一、英美国家的立法模式112-113
- 二、日本银行对公司的监督113-115
- 三、德国银行对公司的监管115-117
- 四、两种立法模式的比较分析117-119
- 五、上述国家相关规定对我国的启示119-121
- 第三节 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监督的本土化分析121-126
- 一、公司融资结构是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监督的现实基础121-122
- 二、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监督的可行性分析122-126
- 第四节 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监督的路径设计126-136
- 一、构建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监督制度框架的理念126-129
- 二、我国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内部监督法律制度的初步设想129-134
- 三、银行参与公司内部监督的消极影响134-136
- 第五章 我国银行债权人法律保护制度构建之二——公司对银行债权人特别信息披露义务136-152
- 第一节 公司信息披露义务的简要概述137-141
- 一、公司信息披露义务的概念137
- 二、世界各国和地区关于信息披露的立法介绍137-139
- 三、我国现有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139-140
- 四、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缺陷对银行债权保护的影响140-141
- 第二节 公司对银行承担信息披露义务的理论基础141-148
- 一、私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141-142
- 二、合同法上的告知义务142-143
- 三、公司对银行承担信息披露义务的重要意义143-148
- 第三节 公司对银行承担信息披露义务的具体制度设计148-150
- 一、公司对银行承担信息披露义务的原则148
- 二、公司信息披露义务的内容和方式148-150
- 三、公司信息披露义务的要件150
- 第四节 公司对银行承担信息披露义务的消极影响150-152
- 一、公司对银行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对公司经营的影响150-151
- 二、公司对银行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对公司其他债权人的影响151-152
- 结论152-154
- 主要参考文献154-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兰;;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2 孙志祥;;公司治理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律师;2010年07期
3 宫专;;智慧交融 观点争锋 “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侧记[J];中国律师;2010年12期
4 敬国雷;;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构建与公司治理结构创新——兼评新《公司法》的立法选择[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4期
5 张nI;;试论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6 单颖之;;关于加强美国公开交易公司治理的核心原则[J];公司法律评论;2009年00期
7 孙溪;;2008年中国公司法理论研究综述[J];公司法律评论;2009年00期
8 崔帅;;国有独资公司职工董事制度探析[J];经济师;2011年07期
9 刘坤;杨得兵;;民营担保企业运作现状及法律风险问题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8期
10 王亚楠;;对美国董事高管责任险的剖析——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J];学理论;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6年度“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专题获二等奖的论文[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2 逄颖;;浅析金融危机下保险公司治理与风险管控[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闫秋艳;冯媛媛;;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传洲;;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A];2006年山东省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征文[C];2006年
5 梁杰;于健;;公司治理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基于深沪A股东北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侯维俊;;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初探[A];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侯维俊;;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初探[A];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杨胜刚;;独立董事制度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A];中国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张亦春;许文彬;;体制转轨、制度创新与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个经济逻辑分析[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沈小燕;;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桂;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2 记者 彭青林;中外企业家论公司治理结构变化[N];海南日报;2010年
3 李俊雄;欲做大企业,请变革公司治理结构[N];东莞日报;2010年
4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 田立;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股市最大安全保证[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马宏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须结合强化权力制约[N];中国改革报;2009年
6 韩卫;欧盟考虑向银行一次性征税500亿欧元[N];中国税务报;2011年
7 李江宁;公司治理结构能统一吗[N];中国证券报;2002年
8 丁健;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建立[N];经济日报;2002年
9 梁小民;漫话公司治理结构[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李卫玲;公司治理结构调整[N];中国财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毓秀;银行债权保护与公司治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张虎;论韩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效果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周睿;论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董文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质量及其价值相关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冬梅;公司治理结构运行与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谭兴民;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绩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汪爱娥;我国公司董事会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宗杰;完善我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曲丽清;外资持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青;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规制及完善[D];郑州大学;2003年
2 李爽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监管[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3 杜淑洁;公司治理结构与信息披露程度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4 陈亚;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蒋艺;基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滕丽丹;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制度互动关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7 胡景哲;公司内部会计监管相关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8 牟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控制[D];广西大学;2005年
9 宫姝琳;基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10 李宏林;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银行债权保护与公司治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7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