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背景下生命支配权之理论审视与制度构建——兼论“民法典·人格权”编之生命权立法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1-03-10 19:55
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挑战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生""死"标准,令人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思考生命支配权能。法学界对于生命权是否具有支配权能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否认说基于人格尊严维护、防卫立法宗旨、公益属性分析等否认自然人拥有生命支配权。肯定说则基于自然权利、自主权、财产权、人格权等理论坚持自然人拥有生命支配权能。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固守旧制否认生命权之支配权能,漠视个体的正当权利诉求,不仅无法解释各种生命支配现象,而且导致相关法律与实践割裂、法律自身矛盾。反之,承认生命权具有支配权能,将展现法律对"人"祛魅的务实态度,使生命权更加符合支配权构造,体现了尊重个体权利的理念,并可以合理解决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死"难题。"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应承认自然人对自己的生命享有依法支配权能。
【文章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现代科技对传统生命权制度的挑战
(一) 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死”判断之惑
(二) 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死”价值之惑
(三) 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死”支配之惑
二、否认生命支配权能之理据分析与实践考察
(一) 否认生命支配权能的理据分析
1. 承认生命可支配有害人格尊严
2. 生命权立法宗旨排斥其支配属性
3. 生命的公益属性反对其为个体支配
(二) 否定生命支配权能之实务观察
三、肯定生命支配权能之学说梳理与理论证成
(一) 肯定生命支配权能的学说梳理与审视
1. 基于自然权利的生命支配权说
2. 基于自主权的生命支配权说
3. 基于财产观的生命支配权说
4. 基于人格权的生命支配权能说
(二) 肯定生命支配权能的理据分析
1. 承认生命支配权能是对人的“神性”否定
2. 确认生命支配权能更符合生命权作为人格权之构造
3. 认可生命支配权能体现对个体权利之尊重
四、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之生命支配权能制度的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伦理视野下的自杀权[J]. 罗艳. 北京社会科学. 2014(08)
[2]民法视野下的人体法益构造——以人体物性的科技利用为背景[J]. 汪志刚. 法学研究. 2014(02)
[3]人格权“支配”属性辨析[J]. 温世扬. 法学. 2013(05)
[4]论安乐死立法的宪法界限[J]. 韩大元. 清华法学. 2011(05)
[5]对话ICU:生死两茫茫——技术时代的生命终结与死亡意义[J]. 席修明,王一方. 读书. 2011(03)
[6]从禁令到权利:为医助自杀的合法性辩护[J]. 吕建高. 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8(06)
[7]自然人具体人格权的法律探讨[J]. 尹田.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3)
[8]德国人格权法律保护问题及其最新发展[J]. 福尔克尔·博伊廷,欧阳芬. 中德法学论坛. 2002(00)
[9]民法上的人[J]. 汉斯·哈腾鲍尔,孙宪忠. 环球法律评论. 2001(04)
[10]我们有死的权利吗——对安乐死争论的法理学思考[J]. 张玉堂. 法学. 2001(10)
本文编号:3075194
【文章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现代科技对传统生命权制度的挑战
(一) 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死”判断之惑
(二) 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死”价值之惑
(三) 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死”支配之惑
二、否认生命支配权能之理据分析与实践考察
(一) 否认生命支配权能的理据分析
1. 承认生命可支配有害人格尊严
2. 生命权立法宗旨排斥其支配属性
3. 生命的公益属性反对其为个体支配
(二) 否定生命支配权能之实务观察
三、肯定生命支配权能之学说梳理与理论证成
(一) 肯定生命支配权能的学说梳理与审视
1. 基于自然权利的生命支配权说
2. 基于自主权的生命支配权说
3. 基于财产观的生命支配权说
4. 基于人格权的生命支配权能说
(二) 肯定生命支配权能的理据分析
1. 承认生命支配权能是对人的“神性”否定
2. 确认生命支配权能更符合生命权作为人格权之构造
3. 认可生命支配权能体现对个体权利之尊重
四、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之生命支配权能制度的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伦理视野下的自杀权[J]. 罗艳. 北京社会科学. 2014(08)
[2]民法视野下的人体法益构造——以人体物性的科技利用为背景[J]. 汪志刚. 法学研究. 2014(02)
[3]人格权“支配”属性辨析[J]. 温世扬. 法学. 2013(05)
[4]论安乐死立法的宪法界限[J]. 韩大元. 清华法学. 2011(05)
[5]对话ICU:生死两茫茫——技术时代的生命终结与死亡意义[J]. 席修明,王一方. 读书. 2011(03)
[6]从禁令到权利:为医助自杀的合法性辩护[J]. 吕建高. 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8(06)
[7]自然人具体人格权的法律探讨[J]. 尹田.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3)
[8]德国人格权法律保护问题及其最新发展[J]. 福尔克尔·博伊廷,欧阳芬. 中德法学论坛. 2002(00)
[9]民法上的人[J]. 汉斯·哈腾鲍尔,孙宪忠. 环球法律评论. 2001(04)
[10]我们有死的权利吗——对安乐死争论的法理学思考[J]. 张玉堂. 法学. 2001(10)
本文编号:3075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07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