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08:11
农民失去耕作的土地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这一进程,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大批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征地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以及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成为既失地又失业的困难群体。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保障法制建设状况以及对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保障制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以土地换保障”的思路,对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个人和政府共同出资,与城镇社会保障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形成江苏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法律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下一步的政策与立法建议。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理论与法理分析,主要介绍相关的理论与现行相关法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及浙江省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上的相关探索。第二部分为...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当前失地农民现状
(二) 失地农民保障法制现状
(三) 比较分析其他省市做法
(四) 失地农民保障立法的基本框架
(五) 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实施前后效果比较
(六) 下一步的政策与立法建议
(七) 创新与不足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理论与法理分析
一、理论分析
(一)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学说
(二) “可持续生计”学说
二、法理分析
(一) 《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二)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三) 国务院文件的有关规定
(四) 《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五) 《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六)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的有关规定
三、现实分析
(一)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的举措
(二) 其他省市的实践经验(以浙江省为例)
第三章 江苏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现状分析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
(一) 失地农民的数量
(二) 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办法
(三) 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
(四) 江苏省失地农民生存状况
二、江苏省征地及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的基本情况
(一) 因地制宜,制定切合江苏实际的法规政策
(二) 加大征地批后实施力度,实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
(三) 积极探索多种农业人口安置途径
(四) 全面推行统一征地工作
(五) 逐步提高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征地补偿标准
三、被征地农民就业、保障、收入等方面情况
(一) 各地分配补偿安置费用形式多样
(二) 大部分被征地农民不等不靠,自己改善生活
(三) 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扶持被征地农民
四、被征地农民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计算不合理,总体标准偏低且较笼统
(二) 重点工程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偏低,且存在层层克扣现象
(三) 补偿安置费用分配、使用的监管需进一步加强
(四) 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比较单一
(五) 征地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急需解决
第四章 江苏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设计
一、设计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 总体目标
(二) 基本原则
二、建立和参加保障的选择权
(一) 市县政府建立基本生活保障的选择权
(二) 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选择权
三、政府的职责和部门分工
(一) 市、县人民政府
(二)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三)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四) 财政部门
(五) 审计、监察、公安部门
四、征地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调整
五、被征地人员年龄段划分和保障人员的产生
(一) 被征地人员年龄段划分
(二) 保障人员的产生
六、保障资金的来源和保障标准
(一) 保障资金的来源
(二) 保障标准
七、对被征地农民进一步提供保障的措施
八、基本生活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的衔接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江苏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江苏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后的效果
三、江苏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成效显著
四、政策与立法建议
(一) 政策建议
(二) 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J]. 国土资源通讯. 2006(17)
[2]让社保为失地农民再安一个“家”[J]. 刘广君. 中国土地. 2006(05)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J]. 青海政报. 2006(07)
[4]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J]. 李春.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5(01)
[5]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J]. 赵海林. 农村经济. 2005(01)
[6]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J]. 山东国土资源. 2004(06)
[7]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构想[J]. 于广思,冯昌中. 中国土地. 2002(08)
[8]征地制度改革的经济学思考[J]. 黄小虎. 中国土地. 2002(08)
[9]征地安置途径新探——以宜昌市猇亭区为例[J]. 符谨礼,蔡世荣,杨屾. 中国土地. 2002(04)
[10]转轨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主体:一种分析框架[J]. 毛传新. 上海经济研究. 2001(12)
本文编号:3149318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当前失地农民现状
(二) 失地农民保障法制现状
(三) 比较分析其他省市做法
(四) 失地农民保障立法的基本框架
(五) 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实施前后效果比较
(六) 下一步的政策与立法建议
(七) 创新与不足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理论与法理分析
一、理论分析
(一)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学说
(二) “可持续生计”学说
二、法理分析
(一) 《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二)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三) 国务院文件的有关规定
(四) 《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五) 《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六)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的有关规定
三、现实分析
(一)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的举措
(二) 其他省市的实践经验(以浙江省为例)
第三章 江苏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现状分析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
(一) 失地农民的数量
(二) 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办法
(三) 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
(四) 江苏省失地农民生存状况
二、江苏省征地及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的基本情况
(一) 因地制宜,制定切合江苏实际的法规政策
(二) 加大征地批后实施力度,实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
(三) 积极探索多种农业人口安置途径
(四) 全面推行统一征地工作
(五) 逐步提高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征地补偿标准
三、被征地农民就业、保障、收入等方面情况
(一) 各地分配补偿安置费用形式多样
(二) 大部分被征地农民不等不靠,自己改善生活
(三) 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扶持被征地农民
四、被征地农民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计算不合理,总体标准偏低且较笼统
(二) 重点工程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偏低,且存在层层克扣现象
(三) 补偿安置费用分配、使用的监管需进一步加强
(四) 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比较单一
(五) 征地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急需解决
第四章 江苏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设计
一、设计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 总体目标
(二) 基本原则
二、建立和参加保障的选择权
(一) 市县政府建立基本生活保障的选择权
(二) 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选择权
三、政府的职责和部门分工
(一) 市、县人民政府
(二)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三)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四) 财政部门
(五) 审计、监察、公安部门
四、征地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调整
五、被征地人员年龄段划分和保障人员的产生
(一) 被征地人员年龄段划分
(二) 保障人员的产生
六、保障资金的来源和保障标准
(一) 保障资金的来源
(二) 保障标准
七、对被征地农民进一步提供保障的措施
八、基本生活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的衔接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江苏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江苏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后的效果
三、江苏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成效显著
四、政策与立法建议
(一) 政策建议
(二) 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J]. 国土资源通讯. 2006(17)
[2]让社保为失地农民再安一个“家”[J]. 刘广君. 中国土地. 2006(05)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J]. 青海政报. 2006(07)
[4]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J]. 李春.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5(01)
[5]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J]. 赵海林. 农村经济. 2005(01)
[6]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J]. 山东国土资源. 2004(06)
[7]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构想[J]. 于广思,冯昌中. 中国土地. 2002(08)
[8]征地制度改革的经济学思考[J]. 黄小虎. 中国土地. 2002(08)
[9]征地安置途径新探——以宜昌市猇亭区为例[J]. 符谨礼,蔡世荣,杨屾. 中国土地. 2002(04)
[10]转轨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主体:一种分析框架[J]. 毛传新. 上海经济研究. 2001(12)
本文编号:3149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4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