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之偏差与矫正
发布时间:2021-04-20 11:43
劳务派遣是一种非典型用工模式,有着比传统用工模式更高的灵活度。其与一般用工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是分离的。因此,随着劳务派遣的出现,在传统用工形式基础上建立的劳动法律制度面临新的挑战,这是各国劳动立法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许多西方国家,劳务派遣正经历着或已经经历了从禁止或严格管制到逐步放松管制的转变。在我国,自2007年劳务派遣首次入法,到2012年《劳动合同法》修正、2013年《劳务派遣暂行规定》颁布,我国对劳务派遣的管制呈现逐步加强的趋势,却仍面临着法律规制缺位的困境,导致现实中不规范的劳务派遣越来越多,利用劳务派遣侵害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非常严重。笔者认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失效的原因并不在于劳务派遣本身,而在于规制策略和手段的偏差,劳务派遣立法存在管制与放松之间的失衡。一方面,劳务派遣相关立法存在管制缺位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劳务派遣的准入门槛较低、对劳务派遣用工范围的“三性原则”界定较为模糊、同工同酬原则难以落实、雇主责任制度存在缺陷等。而另一方面,又对劳务派遣用工比例以及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期限进行了刚性规定,这些规定违背了劳务派遣弹性用工的...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偏差之表现
2.1 价值取向之偏差
2.2 规制手段之偏差——管制与放松之失衡
2.2.1 管制缺位之处
2.2.2 管制越位之处
2.3 法律规制之失效——劳务派遣的非正常繁荣
3 管制与放松之平衡:劳务派遣规制的国外经验借鉴
3.1 美国经验的借鉴
3.1.1 放松之体现
3.1.2 管制之体现
3.2 德国经验的借鉴
3.2.1 放松之体现
3.2.2 管制之体现
3.3 日本经验的借鉴
3.3.1 放松之体现
3.3.2 管制之体现
3.4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偏差之矫正——管制与放松之平衡
4.1 劳务派遣本质与价值再认识
4.1.1 弹性用工之本质
4.1.2 存在价值分析
4.2 管制待加强之处
4.2.1 派遣机构资质的提高
4.2.2 合理规范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4.2.3 完善雇主责任制度
4.2.4 落实同工同酬原则
4.2.5 用工单位退回劳动者的制度完善
4.2.6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强化
4.3 管制待放松之处
4.3.1 限制比例的放松
4.3.2 两年以上劳动合同订立要求的取消
4.4 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4.4.1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4.4.2 行政监管制度的完善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辅助性”的存疑思考[J]. 张继青.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2]博弈视角下劳务派遣限制效力消解的反思与制度改革[J]. 李喜燕.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3)
[3]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的逻辑思考与路径选择[J]. 唐鑛,谭泓.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03)
[4]劳务派遣用工管制与放松之平衡——兼析《劳动合同法》第58条第2款[J]. 郑尚元. 法学. 2014(07)
[5]我国劳务派遣制度改革的误区与矫正[J]. 李雄. 法学家. 2014(03)
[6]浅析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辅助性”的法律问题[J]. 朱懂理. 中国劳动. 2013(05)
[7]劳务派遣制被滥用的缘由及法律规制[J]. 涂永前. 政法论坛. 2013(01)
[8]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定位的再思考[J]. 谢德成. 当代法学. 2013(01)
[9]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J]. 林嘉,范围.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06)
[10]中德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比较[J]. 彭运朋.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 田新华.厦门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 戚大海.沈阳工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49617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偏差之表现
2.1 价值取向之偏差
2.2 规制手段之偏差——管制与放松之失衡
2.2.1 管制缺位之处
2.2.2 管制越位之处
2.3 法律规制之失效——劳务派遣的非正常繁荣
3 管制与放松之平衡:劳务派遣规制的国外经验借鉴
3.1 美国经验的借鉴
3.1.1 放松之体现
3.1.2 管制之体现
3.2 德国经验的借鉴
3.2.1 放松之体现
3.2.2 管制之体现
3.3 日本经验的借鉴
3.3.1 放松之体现
3.3.2 管制之体现
3.4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偏差之矫正——管制与放松之平衡
4.1 劳务派遣本质与价值再认识
4.1.1 弹性用工之本质
4.1.2 存在价值分析
4.2 管制待加强之处
4.2.1 派遣机构资质的提高
4.2.2 合理规范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4.2.3 完善雇主责任制度
4.2.4 落实同工同酬原则
4.2.5 用工单位退回劳动者的制度完善
4.2.6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强化
4.3 管制待放松之处
4.3.1 限制比例的放松
4.3.2 两年以上劳动合同订立要求的取消
4.4 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4.4.1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4.4.2 行政监管制度的完善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辅助性”的存疑思考[J]. 张继青.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2]博弈视角下劳务派遣限制效力消解的反思与制度改革[J]. 李喜燕.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3)
[3]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的逻辑思考与路径选择[J]. 唐鑛,谭泓.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03)
[4]劳务派遣用工管制与放松之平衡——兼析《劳动合同法》第58条第2款[J]. 郑尚元. 法学. 2014(07)
[5]我国劳务派遣制度改革的误区与矫正[J]. 李雄. 法学家. 2014(03)
[6]浅析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辅助性”的法律问题[J]. 朱懂理. 中国劳动. 2013(05)
[7]劳务派遣制被滥用的缘由及法律规制[J]. 涂永前. 政法论坛. 2013(01)
[8]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定位的再思考[J]. 谢德成. 当代法学. 2013(01)
[9]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J]. 林嘉,范围.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06)
[10]中德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比较[J]. 彭运朋.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 田新华.厦门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 戚大海.沈阳工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49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4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