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主义犯罪及其立法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05:18
极端主义犯罪是指歪曲宗教教义和宣扬宗教极端,以及其他崇尚暴力、仇视社会、反对人类等严重脱离于社会公认价值观,针对对象为第三者或自身,且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以罪名中是否明确含有“极端主义”用语、犯罪涉及的领域和犯罪发生的地域范围为标准,可将极端主义犯罪分为狭义的极端主义犯罪、广义的极端主义犯罪、政治极端主义犯罪、宗教极端主义犯罪、其他极端主义犯罪、国际极端主义犯罪以及国内极端主义犯罪七大类。极端主义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虽有联系,但二者在犯罪内涵、犯罪目的、犯罪手段、犯罪组织、犯罪对象和犯罪后果上均存在不同。基于对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立法的考察,综合式立法模式、极端主义活动的公开号召、煽动行为以及极端主义组织和活动的组织、领导、参加行为的处罚范围以及附加刑的适用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的极端主义犯罪采取融合式立法模式存在弊端,立法有过度犯罪化现象,某些极端主义犯罪的法条安排不合理,且入罪模式显得过于单一。此外,还缺乏组织、领导、参加极端主义组织罪、帮助极端主义活动罪等必要罪名。我国的极端主义犯罪立法完善,应以处罚实行行为为原则,处罚其他行为为例外,将极端主义组织和活动的组织、领导、参加行为以及...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极端主义犯罪的界定
2.1 极端主义犯罪的概念
2.1.1 极端主义的概念
2.1.2 极端主义犯罪的含义
2.2 极端主义犯罪的类型
2.2.1 按罪名中是否明确含有“极端主义”用语分
2.2.2 按犯罪涉及的领域分
2.2.3 按犯罪发生的地域范围分
2.3 极端主义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辨析
2.3.1 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2.3.2 极端主义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异同
第3章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立法考察
3.1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立法概况
3.2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模式
3.2.1 单独式立法模式
3.2.2 融合式立法模式
3.2.3 综合式立法模式
3.3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的处罚范围
3.3.1 罪名种类
3.3.2 罪状涉及的处罚范围
3.4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的刑罚配置
3.5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不足
4.1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概况
4.2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立法不足的宏观剖析
4.2.1 极端主义犯罪立法模式的缺陷
4.2.2 极端主义犯罪处罚范围的合理性不足
4.3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立法不足的微观表现
4.3.1 极端主义犯罪的法条安排不合理
4.3.2 极端主义犯罪的入罪模式过于单一
4.3.3 极端主义犯罪缺少必要的罪名
第5章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完善
5.1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处罚范围与立法模式的完善
5.1.1 处罚范围的确定
5.1.2 立法模式的完善
5.2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入罪模式的完善
5.3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罪名体系的构建
5.3.1 将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非犯罪化
5.3.2 将《刑法》第120条之四并入到第300条中
5.3.3 增设新罪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宣扬极端主义罪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司法适用探析[J]. 王良顺. 法学杂志. 2016(10)
[2]反击暴力极端主义:美国反恐支柱[J]. 初冬梅. 世界知识. 2016(03)
[3]《刑法修正案(九)》中有关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从如何限缩抽象危险犯的成立范围的立场出发[J]. 黎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4]“全球化”背景下宗教极端主义发展动态研究[J]. 买买提江·阿不都热依木.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 2015(04)
[5]极端主义犯罪辨析——基础理论与立法剖析[J]. 卢有学,吴永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2)
[6]中亚地区安全化矩阵中的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问题[J]. 李琪.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7]分裂主义界定研究[J]. 杨恕. 国际政治研究. 2010(03)
[8]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与危害[J]. 马品彦. 新疆社会科学. 2008(06)
[9]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J]. 田宏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6)
[10]罪状、罪名的定义与分类新论[J]. 李希慧. 法学评论. 2000(06)
硕士论文
[1]我国极端主义犯罪及其刑法规制问题研究[D]. 李卓甫.兰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80487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极端主义犯罪的界定
2.1 极端主义犯罪的概念
2.1.1 极端主义的概念
2.1.2 极端主义犯罪的含义
2.2 极端主义犯罪的类型
2.2.1 按罪名中是否明确含有“极端主义”用语分
2.2.2 按犯罪涉及的领域分
2.2.3 按犯罪发生的地域范围分
2.3 极端主义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辨析
2.3.1 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2.3.2 极端主义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异同
第3章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立法考察
3.1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立法概况
3.2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模式
3.2.1 单独式立法模式
3.2.2 融合式立法模式
3.2.3 综合式立法模式
3.3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的处罚范围
3.3.1 罪名种类
3.3.2 罪状涉及的处罚范围
3.4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的刑罚配置
3.5 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不足
4.1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概况
4.2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立法不足的宏观剖析
4.2.1 极端主义犯罪立法模式的缺陷
4.2.2 极端主义犯罪处罚范围的合理性不足
4.3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立法不足的微观表现
4.3.1 极端主义犯罪的法条安排不合理
4.3.2 极端主义犯罪的入罪模式过于单一
4.3.3 极端主义犯罪缺少必要的罪名
第5章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完善
5.1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处罚范围与立法模式的完善
5.1.1 处罚范围的确定
5.1.2 立法模式的完善
5.2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入罪模式的完善
5.3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罪名体系的构建
5.3.1 将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非犯罪化
5.3.2 将《刑法》第120条之四并入到第300条中
5.3.3 增设新罪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宣扬极端主义罪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司法适用探析[J]. 王良顺. 法学杂志. 2016(10)
[2]反击暴力极端主义:美国反恐支柱[J]. 初冬梅. 世界知识. 2016(03)
[3]《刑法修正案(九)》中有关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从如何限缩抽象危险犯的成立范围的立场出发[J]. 黎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4]“全球化”背景下宗教极端主义发展动态研究[J]. 买买提江·阿不都热依木.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 2015(04)
[5]极端主义犯罪辨析——基础理论与立法剖析[J]. 卢有学,吴永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2)
[6]中亚地区安全化矩阵中的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问题[J]. 李琪.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7]分裂主义界定研究[J]. 杨恕. 国际政治研究. 2010(03)
[8]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与危害[J]. 马品彦. 新疆社会科学. 2008(06)
[9]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J]. 田宏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6)
[10]罪状、罪名的定义与分类新论[J]. 李希慧. 法学评论. 2000(06)
硕士论文
[1]我国极端主义犯罪及其刑法规制问题研究[D]. 李卓甫.兰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80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80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