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美丽中国目标下污染环境罪立法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8 04:11
  近年来频发的空气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不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引发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生态文明”;十八大用专章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描述,提出构建“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成为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2013年6月19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入罪标准和加重情节,出台新规定以降低该罪的入罪门槛,2016年11月两高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针对新情况,对2013年解释进行更深入、更细化地删减整合,进一步加大了对于该罪的打击力度。这些都是近年我国刑事立法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的进步,但我国目前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屡禁不止,对于污染环境罪的研究时间较短,其立法设置仍不完备,司法适用也尚有不足。基于此,本文以国内的司法判决为基础,分...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一章 污染环境罪判决的司法实践考察
    第一节 污染环境罪定性方面的数据分析
        一、污染环境罪的主观形态
        二、污染环境罪的既遂形态
        三、个人、单位的犯罪情况
    第二节 污染环境罪刑罚方面的数据分析
        一、自由刑适用情况
        二、罚金刑适用情况
        三、非刑罚处罚措施适用情况
        四、单位犯罪处罚的适用情况
第二章 污染环境罪的理论基础研究
    第一节 风险社会理论的引入
        一、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风险社会理论下环境问题新特征的出现
        三、刑法介入环境保护领域的必要性
    第二节 污染环境罪立法思想及保护法益的转变
        一、人类中心主义说
        二、双重法益说
        三、生态中心主义说
第三章 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问题
    第一节 污染环境罪构成要件的分析
        一、主观形态是否包括故意
        二、污染环境罪的既遂形态是否应设危险犯
        三、污染环境罪中“处置”一词的认定问题
        四、个人、单位责任问题
    第二节 立法完善
        一、对过失犯和故意犯分别规定
        二、增设危险犯
第四章 司法实务中污染环境罪的刑罚问题
    第一节 司法判决反映出的问题
        一、自由刑处罚普遍偏轻
        二、犯罪情节相似的情况下罚金刑数额差别大
        三、非刑罚处罚适用极少
        四、单位处罚方式仅存在罚金刑
    第二节 司法判决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刑法对自由刑的设置过轻
        二、无限额罚金制使法官裁量权过大
        三、非刑罚措施立法存在缺陷
        四、立法对单位犯罪处罚方式过于单一
    第三节 立法完善
        一、加大自由刑处罚力度
        二、采取限额罚金制
        三、完善非刑罚处罚措施
        四、增加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82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82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d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