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民间借贷及其立法价值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15 18:21
  民间借贷在我国不具备合法地位,却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民间借贷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现实的原因及意义,与正规金融借贷是可以和谐并存,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让民间借贷合法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立法也要转变思路,调整立法方向。本文第一章主要界定了民间借贷的范围;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原因及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包括资本的供给矛盾,国家的金融抑制,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社会原因是指中国熟人社会的经济文化传统;并讨论了民间借贷存在的价值与其自身缺陷会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二章主要是对民间借贷按照主体规模和利率区间两个标准进行分类,并详述这两个变量对金融风险及效益的影响。第三章针对我国民间借贷的立法现状进行详述,挖掘出现阶段金融立法在法律价值观念以及具体制度规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第四章是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提出法律价值重构及改变监管策略的建议。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2 民间借贷的界定、成因及优劣势分析
    2.1 民间借贷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民间金融
        2.1.2 民间融资
        2.1.3 民间借贷
    2.2 民间借贷产生的原因
        2.2.1 资本供求矛盾
        2.2.2 金融市场的二元结构
        2.2.3 中国熟人社会的文化传统
    2.3 民间借贷的价值与缺陷
        2.3.1 存在价值
        2.3.2 存在缺陷及不良影响
3 民间借贷的分类
    3.1 按借贷关系主体划分
        3.1.1 现有法律规定中的主体划分模式
        3.1.2 根据主体数目进行划分
    3.2 按利率区间划分
    3.3 主体规模与利息率是影响借贷风险的两个基本变量
    3.4 我国民间借贷的立法现状
        3.4.1 关于效率、安全与公平的立法宗旨
        3.4.2 制度中的具体规定与宗旨相背离
4 民间借贷的立法宗旨
    4.1 明确价值目标
        4.1.1 公平与正义是根本
        4.1.2 效率与自由是目标
        4.1.3 秩序与安全是保障
    4.2 具体对策
        4.2.1 个人放贷合法化、规范化
        4.2.2 放开金融市场,引导民间金融机构正规化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法的“三足定理”及中国金融法制的变革[J]. 冯果.  法学. 2011(09)
[2]构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的若干思路——基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经验[J]. 刘一展.  消费经济. 2011(02)
[3]把脉浙江民间融资,引导现代法治金融——“民间融资引导与规范”研讨会综述[J]. 李有星,徐雅婷,李龙政,陈飞丹,范俊浩.  浙江社会科学. 2011(02)
[4]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金融负外部性考察[J]. 主父海英,白钦先.  上海金融. 2010(01)
[5]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督察机制及其对消费者的保护[J]. 邢会强.  金融论坛. 2009(07)
[6]民间借贷法律价值体系的重构[J]. 张书清.  上海金融. 2009(02)
[7]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及防范路径研究[J]. 张立先.  金融发展研究. 2009(01)
[8]民间金融法制化的界限与路径选择[J]. 高晋康.  中国法学. 2008(04)
[9]从紧货币政策下的民间融资[J]. 植凤寅.  中国金融. 2008(13)
[10]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绩效分析[J]. 高艳.  金融研究. 2007(12)

博士论文
[1]论我国民间金融管制的重构[D]. 陈蓉.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97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97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8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