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合理性及其展开
发布时间:2022-01-25 19:55
网络犯罪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难题。《刑法修正案(九)》基于治理网络犯罪的现实需要新增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等多种网络犯罪罪名,并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等多种与网络相关的犯罪进行了修正,但也引发了较大的争论。我国网络犯罪最新立法修正总体上是必要和合理的,不过在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虚假信息犯罪立法范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立法模式等问题上仍存在诸多立法内容与技术上的问题,应当立足其立法的合理性予以进一步推进。
【文章来源】:南都学坛. 2019,39(03)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网络犯罪新近立法的背景暨内容
(一) 修法背景
1.修法的总体背景
2.修法的具体背景
第一, 网络侮辱、诽谤犯罪案件的取证难。
第二,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治理的现实需要。
第三, 计算机犯罪主体扩张的需要。
第四, 完善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立法的需要。
第五, 刑法对网络犯罪行为类型规定严重不足。
(二) 修法内容
1.新增4种网络犯罪新罪名
第一, 增设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第二, 增设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第三, 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第四, 增设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2.修改6种与网络相关的犯罪
第一, 增加规定侮辱、诽谤犯罪的证据提供。
第二, 修改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规定。
第三, 针对计算机犯罪增加了单位犯罪主体。
第四, 完善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
二、我国网络犯罪新近立法的合理性争论
(一) 增设网络犯罪罪名的修法争议
1.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合理设置问题
2.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合理设置问题
3.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合理设置问题
(二) 修改已有犯罪的修法争议
1.关于增加规定侮辱、诽谤犯罪证据提供的合理性问题
2.关于修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合理性问题
3.关于修改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的合理性问题
三、我国网络犯罪最新立法的合理性根据及其展开
(一) 新增网络犯罪罪名的合理性
1.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立法的合理性及其展开
第一, 网络提供者刑事责任立法的合理性根据。
第二, 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立法的合理性展开。
2.增设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合理性及其展开
第一, 增设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合理性根据。
第二, 增设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合理性展开。
(二) 与网络相关犯罪修法的合理性
1.增加侮辱、诽谤犯罪证据提供规定的合理性及其展开
第一, 增加侮辱、诽谤犯罪证据提供规定的合理性根据。
第二, 增加侮辱、诽谤犯罪证据提供规定的合理性展开。
2.修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合理性及其展开
第一, 修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合理性根据。
第二, 修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合理性展开。
3.修改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的合理性及其展开
第一, 删除相应的行政前置程序十分必要。
第二, 将“造成严重后果”的定罪条件改为“情节严重”比较合理。
第三, 增设一个加重的罪刑单位和量刑档次十分恰当。
第四, 改进现行法条中的部分用词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正当性考量——《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29条之评议[J]. 苏彩霞,侯文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 (01)
[2]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J]. 张明楷. 政治与法律. 2016(02)
[3]“人肉搜索”的刑事责任主体及其责任模式选择[J]. 袁彬. 政治与法律. 2014(12)
[4]全媒体时代虚假信息犯罪的刑法治理——兼议《刑法修正案(九)》的立法选择[J]. 袁彬.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4(03)
[5]美国DMCA避风港规则适用判例之研究[J]. 管育鹰. 知识产权. 2013(11)
[6]国外对网络谣言的处罚[J]. 代山. 人民政坛. 2013(09)
[7]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作为刑事责任问题的探讨[J]. 孟传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8]网络服务商之刑事责任探讨[J]. 彭文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本文编号:3609112
【文章来源】:南都学坛. 2019,39(03)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网络犯罪新近立法的背景暨内容
(一) 修法背景
1.修法的总体背景
2.修法的具体背景
第一, 网络侮辱、诽谤犯罪案件的取证难。
第二,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治理的现实需要。
第三, 计算机犯罪主体扩张的需要。
第四, 完善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立法的需要。
第五, 刑法对网络犯罪行为类型规定严重不足。
(二) 修法内容
1.新增4种网络犯罪新罪名
第一, 增设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第二, 增设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第三, 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第四, 增设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2.修改6种与网络相关的犯罪
第一, 增加规定侮辱、诽谤犯罪的证据提供。
第二, 修改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规定。
第三, 针对计算机犯罪增加了单位犯罪主体。
第四, 完善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
二、我国网络犯罪新近立法的合理性争论
(一) 增设网络犯罪罪名的修法争议
1.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合理设置问题
2.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合理设置问题
3.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合理设置问题
(二) 修改已有犯罪的修法争议
1.关于增加规定侮辱、诽谤犯罪证据提供的合理性问题
2.关于修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合理性问题
3.关于修改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的合理性问题
三、我国网络犯罪最新立法的合理性根据及其展开
(一) 新增网络犯罪罪名的合理性
1.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立法的合理性及其展开
第一, 网络提供者刑事责任立法的合理性根据。
第二, 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立法的合理性展开。
2.增设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合理性及其展开
第一, 增设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合理性根据。
第二, 增设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合理性展开。
(二) 与网络相关犯罪修法的合理性
1.增加侮辱、诽谤犯罪证据提供规定的合理性及其展开
第一, 增加侮辱、诽谤犯罪证据提供规定的合理性根据。
第二, 增加侮辱、诽谤犯罪证据提供规定的合理性展开。
2.修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合理性及其展开
第一, 修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合理性根据。
第二, 修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合理性展开。
3.修改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的合理性及其展开
第一, 删除相应的行政前置程序十分必要。
第二, 将“造成严重后果”的定罪条件改为“情节严重”比较合理。
第三, 增设一个加重的罪刑单位和量刑档次十分恰当。
第四, 改进现行法条中的部分用词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正当性考量——《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29条之评议[J]. 苏彩霞,侯文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 (01)
[2]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J]. 张明楷. 政治与法律. 2016(02)
[3]“人肉搜索”的刑事责任主体及其责任模式选择[J]. 袁彬. 政治与法律. 2014(12)
[4]全媒体时代虚假信息犯罪的刑法治理——兼议《刑法修正案(九)》的立法选择[J]. 袁彬.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4(03)
[5]美国DMCA避风港规则适用判例之研究[J]. 管育鹰. 知识产权. 2013(11)
[6]国外对网络谣言的处罚[J]. 代山. 人民政坛. 2013(09)
[7]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作为刑事责任问题的探讨[J]. 孟传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8]网络服务商之刑事责任探讨[J]. 彭文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本文编号:3609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60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