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婚内侵权民事法律救济制度
发布时间:2022-12-08 05:17
婚内侵权是指婚姻当事人违法侵害另一方人格权、财产权和配偶权而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和离婚损害赔偿相比,婚内侵权具有独立的制度构架和价值,其民事责任的成立也具有现实基础,故应当提供民事法律救济。厘清婚内侵权的构成要件,可更好地认定婚内侵权行为。在制度设计上,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完善我国的婚内侵权民事法律救济制度。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婚内侵权成立的理论基础
(一)婚内侵权的界定
(二)婚内侵权的特殊性
1. 与一般侵权行为的区别
2. 与离婚损害赔偿的区别
(三)婚内侵权成立的现实基础
二、婚内侵权的构成要件分析
(一)时间要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二)主体要件:婚姻当事人
(三)主观要件:故意或重大过失
(四)行为要件:加害行为的存在
(五)客观要件:损害事实的存在
(六)因果关系要件: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三、婚内侵权民事法律救济制度的立法思考
(一)实体法方面
1. 构建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为主的立法体系
2. 建立配偶权制度
3. 增设非常夫妻财产制
(二)程序法方面
1. 婚内侵权诉讼时效
2. 婚内侵权诉讼与离婚诉讼的关系
3. 完善举证制度
4. 发挥调解制度作用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婚内侵权损害及赔偿制度的建构[J]. 张洁. 吕梁学院学报. 2019(04)
[2]浅析我国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J]. 薛倩倩.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11)
[3]夫妻之间婚内侵权行为的中美法比较[J]. 夏吟兰,罗满景. 比较法研究. 2012(03)
[4]论我国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J]. 俞瑾.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1(01)
[5]婚内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新探[J]. 钱叶卫.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04)
[6]夫妻之间适用侵权行为法的比较考察[J]. 张学军.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8)
[7]论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J]. 张华贵,申月霞.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8]非常夫妻财产制的经济学思考[J]. 王琪.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5)
[9]侵权行为概念之研究[J]. 王利明. 法学家. 2003(03)
[10]离婚损害赔偿法律适用若干问题探讨[J]. 陈苇.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2(02)
博士论文
[1]中美婚内侵权行为之比较法研究[D]. 罗满景.中国政法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 房卓焘.厦门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1362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婚内侵权成立的理论基础
(一)婚内侵权的界定
(二)婚内侵权的特殊性
1. 与一般侵权行为的区别
2. 与离婚损害赔偿的区别
(三)婚内侵权成立的现实基础
二、婚内侵权的构成要件分析
(一)时间要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二)主体要件:婚姻当事人
(三)主观要件:故意或重大过失
(四)行为要件:加害行为的存在
(五)客观要件:损害事实的存在
(六)因果关系要件: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三、婚内侵权民事法律救济制度的立法思考
(一)实体法方面
1. 构建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为主的立法体系
2. 建立配偶权制度
3. 增设非常夫妻财产制
(二)程序法方面
1. 婚内侵权诉讼时效
2. 婚内侵权诉讼与离婚诉讼的关系
3. 完善举证制度
4. 发挥调解制度作用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婚内侵权损害及赔偿制度的建构[J]. 张洁. 吕梁学院学报. 2019(04)
[2]浅析我国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J]. 薛倩倩.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11)
[3]夫妻之间婚内侵权行为的中美法比较[J]. 夏吟兰,罗满景. 比较法研究. 2012(03)
[4]论我国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J]. 俞瑾.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1(01)
[5]婚内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新探[J]. 钱叶卫.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04)
[6]夫妻之间适用侵权行为法的比较考察[J]. 张学军.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8)
[7]论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J]. 张华贵,申月霞.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8]非常夫妻财产制的经济学思考[J]. 王琪.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5)
[9]侵权行为概念之研究[J]. 王利明. 法学家. 2003(03)
[10]离婚损害赔偿法律适用若干问题探讨[J]. 陈苇.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2(02)
博士论文
[1]中美婚内侵权行为之比较法研究[D]. 罗满景.中国政法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 房卓焘.厦门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13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71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