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商标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
本文关键词: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商标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 帮助侵权 替代侵权 避风港规则
【摘要】:网络消费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日益成熟愈显重要。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63万亿元。与此同时商标侵权问题也愈演愈烈,不少商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售卖商标侵权产品以谋取暴利。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检测结果中认定淘宝正品率仅37.25%。商标侵权极大地阻碍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平台庞大的交易数额和数量,权利人难以寻找直接侵权人,侵权人侵权成本日益降低,侵权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和救济。根据利益平衡和公平理论,平台商在一定条件下应当为平台上的侵权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保障商标权人在新兴的电子商务领域内的权益,我国法律和司法实践也认可权利人具有向平台商寻求救济的请求权。然而在平台商责任认定方面,我国法律并未涉及平台商替代侵权,仅有少量的帮助侵权法律规定,并且司法实践对平台商责任的认定迥异。因此,本文拟就平台商商标间接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免责及责任承担方式做出简要分析,以期有助于其责任认定。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对平台商、商标间接侵权概念及类型分别做出界定,界定本文研究的主体是不参与交易,为买卖双方提供商品交易平台的平台商,其基于主观过错或法律规定可能构成间接侵权的类型是帮助侵权或替代侵权。第二章结合现行法规定分别认定两种类型分别适用的归责原则:帮助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替代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第三章对平台商商标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初步阐述。首先分析成立帮助侵权的构成要件,即在直接侵权存在或即将实施的前提下,平台商为侵权提供了实质性帮助,由此造成被侵权人的损害,且平台商具备一定的主观过错;然后分析了替代侵权的构成要件,即在直接侵权存在或即将实施的前提下,平台商获取了直接经济利益,且具备能够控制交易的权利及能力;接下来简要提出完善帮助侵权及替代侵权的完善建议。第四章分析了平台商商标间接侵权的例外,即避风港规则,提出避风港规则的可适用性及适用的具体要求。第五章提出了平台商构成商标间接侵权责任的主要承担方式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责任承担方式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灵活适用某一种或结合其他形式的某几种方式。
【关键词】: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 帮助侵权 替代侵权 避风港规则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1章 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商标间接侵权概述11-15
- 1.1 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界定11
- 1.2 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商标间接侵权界定11-13
- 1.3 平台商商标间接侵权类型13-15
- 第2章 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商标间接侵权责任归责原则15-18
- 2.1 帮助侵权归责原则15-16
- 2.2 替代侵权归责原则16-18
- 第3章 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商标间接侵权责任构成要件18-32
- 3.1 平台商帮助侵权责任构成要件18-27
- 3.1.1 平台商提供实质性帮助侵权行为19-22
- 3.1.2 被侵权人遭受损害22-23
- 3.1.3 平台商帮助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3
- 3.1.4 平台商帮助侵权的主观过错要件23-27
- 3.2 平台商替代侵权责任构成要件27-30
- 3.2.1 平台商提供替代侵权行为27-29
- 3.2.2 被侵权人遭受损害29-30
- 3.2.3 平台商替代侵权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0
- 3.3 完善平台商商标间接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建议30-32
- 3.3.1 完善帮助侵权责任认定30-31
- 3.3.2 完善替代侵权责任认定31-32
- 第4章 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承担商标间接侵权责任的例外——“避风港规则”适用32-38
- 4.1“避风港规则”概述32-33
- 4.2“避风港规则”在商标法领域的可适用性33-34
- 4.3“避风港规则”在商标法领域的具体要求34-38
- 4.3.1 权利人发出“通知”34-36
- 4.3.2 平台商已尽合理的注意义务36-38
- 第5章 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商标间接侵权责任承担方式38-42
- 5.1 停止侵害38-39
- 5.2 消除影响39-40
- 5.3 赔偿损失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今;郭思伦;;商标间接侵权责任中电子商务平台商的过错认定[J];电子知识产权;2013年09期
2 林沈纬;;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注意义务认定研究——以淘宝网为例,商标间接侵权认定为中心[J];前沿;2013年19期
3 谢雪凯;;商标间接侵权之制度辨明及其独立地位——写在中国《商标法》第三次修订稿颁布之初[J];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4 李国庆;;美国商标间接侵权的法律渊源[J];中华商标;2007年05期
5 袁秀挺;胡宓;;搜索引擎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的认定与责任承担——网络环境商标间接侵权“第一案”评析[J];法学;2009年04期
6 李亚楠;;拍卖网站商标间接侵权责任[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6期
7 叶铭敏;;ITPP商标间接侵权相关问题深度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年12期
8 潘文君;;Web2.0下的商标间接侵权问题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3期
9 叶铭敏;;对ITPP商标间接侵权相关问题的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08期
10 杜颖;;网络交易平台商标间接侵权责任探讨[J];科技与法律;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怀蕾;商标间接侵权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吕妍婷;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商标间接侵权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杨泽洲;商标间接侵权的认定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杨莉;商标间接侵权的两岸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张亚莉;论商标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D];郑州大学;2016年
6 苏亚坤;网络交易服务提供者商标间接侵权责任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6年
7 黄丽虹;我国购物网站商标间接侵权问题探析[D];福州大学;2014年
8 成唐静之;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商标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9 陈绍玲;网络环境下的商标间接侵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10 崔菲菲;商标间接侵权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20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72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