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国际人权机制的阶段性“遵约”行为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参与国际人权机制的阶段性“遵约”行为研究
【摘要】:在对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研究中,"遵约"行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借鉴中外学者对"遵约"问题研究的一组学术对话,在国际人权机制领域进行了理论印证。研究发现,中国参与国际人权机制的四个历史时期中渐次出现了"程序性遵约"、"行为遵约"、"制度遵约"、"政治遵约"、"社会遵约"的特征,并且随着中国遵约程度的加深,依次获得了体系的"形式承认"、"分配承认"和"价值承认"。被体系认可的中国把自身的价值观带入体系发展中,自然引发"体系变革",由此形成了"参与实践"—"体系承认"—"体系变革"的完整实践过程。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中国 阶段性遵约 国际人权机制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度校级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文化基础研究》(编号16ZFG81002)的资助
【分类号】:D813.2;D998.2;D922.1
【正文快照】: 最近十年间,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研究逐渐为我们所熟悉,特别是它们对中国参与国际体系、遵守国际制度规范情况的系统研究和论证受到中国学者的普遍认同。我们肯定的不只是这些学者的观点,也包括他们研究中所使用的实证方法和系统数据,这些建立在细化指标基础上的论证不仅显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谭;;试论国际人权制度的缺陷及其根源[J];理论月刊;2010年03期
2 吕建高;;国际人权实现的指标监控:一种法理疏释[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林欣;论酷刑案件与美国国际人权司法[J];外国法译评;1994年01期
4 陈敏;国际人权文书对警察行为的规定(上)[J];人民公安;2001年16期
5 陈敏;国际人权文书对警察行为的规定(下)[J];人民公安;2001年17期
6 沈雅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国际人权政策及其演变[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1期
7 宋永新;夏桂英;;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孙世彦;;人权法研究:问题与方法简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2期
9 秦玉娈;胡延玲;唐芳;;关于社会责任壁垒与国际人权问题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范继增;;浅谈普遍的国际人权法律规范的国内实施方法[J];黑河学刊;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拯;;内发的变革: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 汤姆·茨瓦特;国际人权辩论的话语权平衡[N];人民日报;2013年
2 外交部部长助理 吴海龙;履行国际人权义务 开展国际人权合作[N];光明日报;2011年
3 记者 江山;国际人权研讨会在京闭幕[N];人民日报;2006年
4 记者 郭立军;改革现有国际人权监督机制[N];人民日报;2001年
5 记者 江山;国际人权研讨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6年
6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是“英雄”还是“瘟神”[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 张振安;国际人权研讨会在京举办[N];北京日报;2006年
8 ;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原则立场是什么[N];人民日报;2006年
9 刘历彬;联合国有关报告批评英美伊违反人权标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本报记者 乔虹;给妇女一个没有暴力的世界[N];中国妇女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浩;国际人权保护机制视角下的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婷;发展中国家与国际人权制度的发展[D];南京大学;2016年
3 沈雅梅;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国际人权政策及其演变[D];外交学院;2003年
4 尹娟;试论国际人权制度及其在国内的实施[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崔悦;国际人权监督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陈思;主权国家接受国际人权标准的原因探析[D];湘潭大学;2013年
7 冷雅宜;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海斌;国际人权标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薇薇;论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杨u!u!;论国际人权保障视角下的社区矫正[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4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72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