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
本文关键词:我国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
【摘要】: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人格权作为一种专属权,其主体死亡将导致该权利丧失,死者不再享有人格权,但是死者仍然享有必要的人格利益。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保护死者人格利益,有助于尊重死者法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文明和进步。另外,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符合民法意思自治和公序良俗原则的价值追求。因此,深入探讨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是,我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应进一步深入探讨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制度的构建。正文将分为四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阐述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为保护死者法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文明和进步,有必要保障死者人格利益。根据民法原理,公序良俗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证明保护死者人格利益具有正当性。另外,围绕该问题的讨论,学界存在不同的学说,如死者法益保护说、近亲属权利保护说、人格利益继承说、死者家庭利益保护说、人身利益延伸保护说及死者生命痕迹说。每种学说均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对象及方法入手,揭示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本质。其中,“死者法益保护说”更符合法理基础和现有法律体系,可以为死者人格利益提供更为实质和有效的保护。第二部分探讨我国现行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立法现状及主要问题。我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主要表现为几个司法解释。其中,死者著作人格利益涉及著作内容,故存在特殊规定。通过对现有司法解释分析可知,我国由“保护死者人格权”发展至“保护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范围由最初的名誉扩展至死者姓名、隐私、肖像和死者遗体等人格利益。但是,我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立法尚具有不足之处,司法解释仅仅列举死者具体人格利益保护,忽略死者一般人格利益,缺乏完备的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制度。第三部分介绍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域外考察,并进行分析借鉴。通过分析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可知,美国将死者人格利益纳入至隐私权范畴;德国通过司法判决肯定自然人死亡后仍享有人格尊严;日本民事法律主要对著作权人死亡后应受保护做出明文规定,学界存在承认死者具有人格权的“直接保护说”和通过保护死者近亲属人格权而间接保护死者人格利益的“间接保护说”之分。此外,根据域外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现状,进一步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先进经验。第四部分论述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制度完善。明确指出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路径存在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两种,并进行合理分析和优劣比较,提出采用“直接保护为主,间接保护为辅”的观点。并在充分尊重死者人格尊严、准许死者人格利益合理化使用以及避免对生者权益造成桎梏原则的指引下,全面保护死者人格利益,构建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制度,确定死者一般人格利益和具体人格利益的保护范围,建立和完善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请求权制度,设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合理期限,明确举证责任及责任分担。
【关键词】:法益 死者人格利益 民法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引言11-14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12
- (四) 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2-14
- 一、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必要性及合理性14-25
- (一) 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必要性14-15
- 1. 保护个体人权的必然要求14
- 2. 维护社会利益的现实选择14
- 3. 实现社会文明的基本需要14-15
- (二) 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相关理论学说及其评析15-23
- (三) 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合理性23-25
- 1. 保护死者人格利益是意思自治的体现23-24
- 2. 保护死者人格利益是公序良俗的要求24-25
- 二、我国现行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5-28
- (一) 我国现行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立法现状25-26
- (二) 相关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26-28
- 三、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域外考察及其经验28-34
- (一) 英美法系国家28-29
- (二) 大陆法系国家29-32
- 1. 德国29-30
- 2. 日本30-31
- 3. 其他国家31-32
- (三) 域外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经验32-34
- 四、我国现行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制度完善34-46
- (一) 关于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路径选择34-35
- 1. 直接保护路径34
- 2. 间接保护路径34-35
- (二) 关于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原则思考35-36
- (三) 关于死者人格利益民法保护的制度构建36-46
- 1. 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范围36-40
- 2. 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请求权40-43
- 3. 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期限43-44
- 4. 侵犯死者人格利益的责任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1
- 后记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志强;马晓龙;;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2 马新学;澳门民法典对人格利益保护的立法启示[J];学术研究;2002年12期
3 杨立新;论人格利益准共有[J];法学杂志;2004年06期
4 吴程程;;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5 马丽;朱显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基于法的规范功能的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刘艳林;;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保护[J];知识经济;2010年10期
7 刘春德;;论死者生前人格利益保护——以与人格利益有关的财产权为视角[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8 于娟;;论死者人格利益的司法保护[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9 张桐;;浅析死者人格利益的法律保护[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袁圣兰;;对胎儿人格利益保护的立法思考[J];群文天地;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新;人格利益法律保护的一大进展[N];检察日报;2001年
2 民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杨立新;最全面的保护[N];人民日报;2001年
3 黄斌;不确定概念与价值补充[N];法制日报;2007年
4 沙龙主持:钟岚 $$特邀嘉宾:王建平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龚成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田里 律师;人格利益保护的重大突破[N];四川日报;2001年
5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田璐;论毁损人格物的侵权责任[N];山西青年报;2014年
6 毛剑锋;能否主张亲吻权受侵害请求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记者崔洁 肖水金;公司有权使用员工肖像吗[N];检察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丽;私设“路遥文学奖”是否合法[N];检察日报;2014年
9 许根华;一起骨灰侵权案情与法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杨立新;死者权益如何保护[N];检察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荣;宠物之人格物化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孟莉;著作权法中作者收回权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黄丽丽;我国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周琼;论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晓明;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及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6 鲁银娣;论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晓博;死者人格利益之民法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卢纯青;论死者人格利益的法律保护[D];广西大学;2014年
9 康婧婧;论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吴洁敏;死者人格利益之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56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75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