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14:13

  本文关键词: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庭前会议 庭前审查 庭前准备 预审法官 程序完善


【摘要】:2012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获得通过,其中第184条第二款规定了“庭前会议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法司法解释)第184条对其内容进行了列明,其中包括实体性审查和程序性审查。庭前会议制度的设立对于我国刑事诉讼司法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在此之前,法院不介入审前程序,审前程序没有建立起三方参与的刑事诉讼构造,行政性特征突出。辩护人进行辩护以及申请救济,都没有诉讼化的渠道,尤其辩护人针对非法证据排除的意见只能在庭审中提出。庭前会议制度设立以后,针对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性辩护意见提前到审前阶段,这是一个重大进步。然而对于庭前会议的具体流程,立法并没有规定。 本文从庭前会议制度出发,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对与之相类似的英美法系预审程序、德国中间程序等研究的基础上,以新刑事诉讼法内容和最高法司法解释为依据,着重探讨庭前会议制度的具体内容,制度价值、科学体系构建等方面,以完善庭前会议制度,,使其与既有的庭前审查程序相互配合,力求建立起符合国情的预审程序,使刑事司法更进一步。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四章内容: 第一章为庭前会议制度概述及法律规定。本章节主要阐述庭前会议制度的基本性理论,从概念出发,结合现行法律规定,进而比较区别庭前审查制度、庭前准备程序,并从实证出发结合案例分析庭前会议制度的司法现状。 第二章为比较法视野下的庭前会议制度现状研究。本章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等庭前会议制度以及相关的预审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共同规律,在此基础上与中国现行法律规定进行对比研究,为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合理设计提供借鉴。 第三章为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的原因。本章主要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出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存在的条件,最终得出结论。 第四章为庭前会议制度的合理构建。本章首先明确了构建庭前会议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在路径选择基础上,分别从庭前会议制度的启动程序、庭前会议的审查、庭前会议的内容、庭前会议的结果及救济等方面建构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庭前会议 庭前审查 庭前准备 预审法官 程序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导言11
  • 第一章 庭前会议制度概述11-16
  • 第一节 庭前会议的概念及法律规定11-13
  • 一、 庭前会议法律规定11-12
  • 二、 庭前会议概念12-13
  • 第二节 庭前会议与庭前审查、庭前准备程序比较13-15
  • 一、 庭前会议与庭前审查程序13-14
  • 二、 庭前会议与庭前准备程序14-15
  • 第三节 庭前会议制度司法现状15-16
  • 第二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庭前会议制度现状研究16-25
  • 第一节 庭前制度现状比较17-22
  • 一、 关于庭前会议功能17-18
  • 二、 关于庭前会议案件范围18
  • 三、 关于庭前会议启动与审理主体18-19
  • 四、 关于庭前会议参与的对象19-20
  • 五、 关于庭前会议审查方式20
  • 六、 关于庭前会议内容20-21
  • 七、 关于庭前会议结果21-22
  • 第二节 域外庭前程序的异同与启示22-25
  • 一、 域外庭前程序的异同23-24
  • 二、 域外庭前程序对我国的启示24-25
  • 第三章 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的原因25-34
  • 第一节 庭前会议制度的价值基础25-30
  • 一、 程序正义25-27
  • 二、 审判公正27-28
  • 三、 诉讼效率28-29
  • 四、 控辩平衡29-30
  • 第二节 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的必要性30-33
  • 一、 审前程序司法权的缺乏30-31
  • 二、 裁判机制的缺乏31
  • 三、 程序性辩护的缺乏31-32
  • 四、 法官预断现象难以避免32-33
  • 第三节 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的可行性33-34
  • 一、 人权保障观念深入人心33
  • 二、 司法改革提供了经验33-34
  • 三、 国外的立法经验34
  • 第四章 庭前会议制度的合理构建34-45
  • 第一节 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的路径选择34-35
  • 第二节 庭前会议的启动35-37
  • 一、 启动时间35
  • 二、 启动主体35-36
  • 三、 案件范围36-37
  • 四、 参与主体37
  • 第三节 庭前会议的审查37-38
  • 一、 审查原则37
  • 二、 审查主体37-38
  • 三、 审查方式38
  • 第四节 庭前会议的内容38-42
  • 一、 公诉案件的审查38-39
  • 二、 证据开示及保全39-41
  • 三、 非法证据排除41
  • 四、 强制措施的审查41-42
  • 五、 其它内容42
  • 第五节 庭前会议的结果及救济42-45
  • 一、 针对公诉案件起诉审查的处理43
  • 二、 针对案件分流的处理43
  • 三、 对于证据开示的处理43-44
  • 四、 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处理44
  • 五、 对于强制措施审查的处理44
  • 六、 对于其他内容的处理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9-50
  • 后记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英辉,陈永生;刑事案件庭前审查及准备程序研究[J];政法论坛;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1000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000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8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