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禁止——以证据取得禁止和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10-15 00:25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禁止——以证据取得禁止和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诉讼 证据取得禁止 证据使用禁止 规范保护目的


【摘要】: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就证据取得禁止与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而言,我国虽采取的是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立场,但和德国学说和实务见解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只有那些旨在担保所获证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取证规定被违反时,我国相关法律才会科以明确的证据使用禁止后果。此外,我国证据使用禁止呈现立法上的积极主动、司法上的消极保守、阶段上的层层把关、论证上的简单恣意四个特点,这些特点皆与德国相关法律规定相背离,这一现象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尽管我国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共享职权主义传统,但在刑事诉讼制度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刑事诉讼 证据取得禁止 证据使用禁止 规范保护目的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的原理及运用研究”(14AFX014)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引言:从非法证据排除到证据使用禁止以2010年发布的两个证据《规定》为滥觞,经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至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我国已于刑事诉讼中初步建立起证据使用禁止制度。按照通常的理解,“证据使用之禁止,简称使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解读[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2 万毅;;论瑕疵证据——以“两个《证据规定》”为分析对象[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3 陈瑞华;;论瑕疵证据补正规则[J];法学家;2012年02期

4 左卫民;;中国道路与全球价值:刑事诉讼制度三十年[J];法学;2009年04期

5 陈卫东;程雷;孙皓;陈岩;;“两个证据规定”实施情况调研报告——侧重于三项规定的研究[J];证据科学;2012年01期

6 肖军;;浅析德国刑事诉讼法上的证据禁止制度[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7 陈瑞华;;案卷笔录中心主义——对中国刑事审判方式的重新考察[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8 左卫民;;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研究——以证据案卷为重心[J];法学研究;2007年06期

9 陈瑞华;;以限制证据证明力为核心的新法定证据主义[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10 万毅;;解读“非法证据”——兼评“两个《证据规定》”[J];清华法学;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林喜芬;;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宏观位阶——兼评中国证据规则的宪法化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孙泳;;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及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奚玮;黄海龙;;论被害人参与疑罪不诉程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奚玮;杨锦炎;;论监听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刘威;;法院变更起诉罪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胡益红;;庭审形式化原因探讨——从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的角度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谢佑平;江涌;;论我国以人为本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应有结构——科学发展观的刑事司法解读[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培华;秦新承;;检察环节律师辩护权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万毅;;检察官角色与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单民;上官春光;;和谐语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公开问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赵靖;;论我国检察机关选择起诉权的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吴红岗;王璞;;职务犯罪侦查视野下诉讼监督问题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王永杰;;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程序与社会正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7 刘慧;李斌;;公诉工作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陈焰;林宁烨;;自侦案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难题与出路[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9 维英;;论检察机关如何贯彻落实非法证据排除制度[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10 李迎春;王森;;构建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机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聂施恒;美国检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影;中国警察刑事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2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宋超;自诉转公诉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华蕾;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贺恒;刑事诉讼告知规则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光伟;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陶涛;论我国个案请示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尼双纳;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财产权的保护[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汪海燕;论美国毒树之果原则——兼论对我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2年01期

3 宋英辉,李哲;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之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4 江必新;论合议庭职能的强化[J];法律适用;2000年01期

5 熊秋红;;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中的阶段性进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评析[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6 陈瑞华;;论证据相互印证规则[J];法商研究;2012年01期

7 申夫,石英;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的法律效力探讨[J];法学评论;1998年05期

8 陈瑞华;刑诉中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研究[J];法学;2003年06期

9 崔敏;;收容审查的历史、现状与思路[J];公安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10 邱福军;再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从信息有限与非法证据排除之矛盾谈起[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宇冠;[N];检察日报;2010年

2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试点项目”研究人员 杨宇冠 甘雨来;[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南英;[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旺生,刘瑞萍;哪些扣押款物可作为证据使用[J];检察实践;2000年01期

2 叶仁文;本案中的复印件可作为有效证据使用[J];律师世界;1998年03期

3 宋振海;复印件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使用[J];人民检察;1999年04期

4 李积国;;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使用[J];农业知识;2007年10期

5 潘家永;;手机短信可以作为证据使用[J];农民文摘;2009年04期

6 ;私自录音的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J];老年人;2000年09期

7 张渝东;简析秘录的讯问录像能否作为证据使用[J];人民检察;2000年12期

8 赵宝玲;楚恒太;;私自录制对方当事人的谈话取得的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J];人大建设;2001年09期

9 任建民;此案中录音带能否作为证据使用[J];检察实践;2002年02期

10 商宏伟;;谈手机短信作为证据使用的效力[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私自录音不能作证据使用的解释应废止[N];检察日报;2005年

2 傅明华;录音能作为证据使用吗[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3 郑小兵 法官;录音资料可作为证据使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法院 邓群丽;私自录音能否作为刑事案件证据使用[N];检察日报;2011年

5 潘燕;确认函为复印件能否作为证据使用?[N];中国水运报;2008年

6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人民法院 侯丹 陈静;手机短信可否作为本案直接证据[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王海光 石青志;撕毁的欠条能否作为证据使用[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8 邢光武 陈功;手机短信可否作为证据使用?[N];江苏法制报;2005年

9 河南省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 王晓民 王雅丽;骨龄鉴定用做证据应坚持四个原则[N];检察日报;2009年

10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张华;未成年犯罪人年龄查证的若干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7年



本文编号:1034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034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0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