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诉讼中的抽样取证
本文关键词:论刑事诉讼中的抽样取证
【摘要】:当刑事诉讼中存在因同质性的物证总体数量较大而导致的证明困难,且该困难无法用推定等方法解决时,基于抽样取证并未降低证明标准,同时基于证明资源的有限性,可以适用抽样取证方法。在刑事诉讼中可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和分层抽样等几种方法。抽样证据是法官形成对案件事实的心证的作用力之一。抽样证据具有证据能力的条件是抽样要源于具有同质性的总体、抽样方法选取的科学性、抽样程序的规范性以及抽样结果计算的精确性,统计误差对抽样所得证据的证明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抽样取证 抽样方法 抽样程序 证据能力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一、导论: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的抽样取证抽样取证是我国法律实践中业已存在的一种取证方式。在行政执法中,法律、法规已经明文规定这种取证方式,《行政处罚法》第37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30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褚福民;;证明困难的解决模式——以毒品犯罪明知为例的分析[J];当代法学;2010年02期
2 龙宗智;;“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J];法学研究;2006年05期
3 李浩;证明标准新探[J];中国法学;2002年04期
4 龙宗智;;两个证据规定的规范与执行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俊伟;;刑事推定及其效力——基于“实质真实”的分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日春;邱爱民;;论证据法学统编教材的创新和发展——评张保生教授主编之《证据法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高一飞;林国强;;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部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4 彭曼;;浅谈网络犯罪的电子证据调查和保护[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5 胡图;;非法证据证明制度研究[J];研究生法学;2011年06期
6 褚福民;;准法律推定——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的中间领域[J];当代法学;2011年05期
7 叶欢江;;论公证证明标准[J];中国司法;2006年08期
8 郑曦;;论司法认知及其中国式构建[J];中国司法;2010年04期
9 姚莉;;美国证据排除规则的衰变及其启示——以Herring v. United States案为主线的考察[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龚鹏飞;;交通肇事逃逸的事故责任确定及其应用[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王得颖;;在刑事司法实践与立法交困中前行——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刍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刘慧;李斌;;公诉工作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4 潘基俊;罗兆丹;;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5 李忠勇;;对于完善刑事瑕疵证据补救制度的思考——以某中级法院普通刑事案件判决为样本[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6 王长军;唐楠栋;;瑕疵证据审查运用规则实证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铁初;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刘春梅;自由心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万永海;刑事法庭调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袁志;勘验、检查笔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宋强;书证若干问题探讨[D];四川大学;2005年
7 宋朝武;民事证明责任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阮堂辉;间接证据理论及其在事实认定中的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贺振华;刑事庭审中的人证调查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任蓉;陪审团审判机理与实效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杨晟;论法官的民事证据司法裁量权[D];湘潭大学;2009年
4 唐河林;我国电子证据立法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罗慧;论反复鉴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嘉琨;电子证据证明力认定的相关问题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刚;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章亿;论我国刑事电子证据的认定[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莉;民事质证程序理论解构与现实完善[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郑飞;威格莫尔司法证明科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崇义,张小玲;现代证据裁判原则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张雪纯,葛琳;证伪方法、经验法则和心理因素——以影片《十二怒汉》为分析文本诠释“排除合理怀疑”在陪审团制度下的运作要素[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3 潘剑锋;论证明的相对性[J];法学评论;2000年04期
4 陈兴良;“应当知道”的刑法界说[J];法学;2005年07期
5 江怡;经验、逻辑与整体论——一种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语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万红;浅析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立法背景[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7 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J];法学研究;2001年06期
8 齐文远,周详;对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反思——兼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J];法学研究;2002年03期
9 龙宗智;欺骗与刑事司法行为的道德界限[J];法学研究;2002年04期
10 沈丙友;诉讼证明的困境与金融诈骗罪之重构[J];法学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斗斗 赵阳 周斌;[N];法制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楠楠;;浅议侦查实验笔录[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2 沈德咏;何艳芳;;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政法论坛;2009年01期
3 宋立妍;;对监听资料证据能力的剖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庄乾龙;;卧底警察所获犯罪嫌疑人陈述之证据能力探析——以与美国判例的比较、借鉴为视角[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李彬;吴瑞;;论鉴定结论的系统化规制——以证据能力规则为视角[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邵阳;;论法官采纳与排除证据的自由裁量权[J];网络财富;2010年15期
7 吴逾;;英美证据关联性之内涵与性质的再界定[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魏宏斌;;论行政执法中违法询问笔录的证据能力[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8期
9 姜琳炜;诉讼证据能力与证明力探讨[J];律师世界;2001年09期
10 李波阳;论秘密监听证据能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田野;;论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周琦;;《海事诉讼证据的特别规定》(建议稿草案)[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3 周维平;马明亮;;论“办案说明”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考察[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许俊强;;民事诉讼域外证据证明制度之检讨——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为中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宋涛;;论手机短信的证据效力[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6 韩梅;;浅议鉴定人出庭作证[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铁林 王丹峰 于勇;证据的价值取决于证据能力[N];检察日报;2005年
2 方建国;测谎鉴定结论是否具有证据能力[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北京凯亚律师事务所律师 晋力;单位“作证”证据能力亟待澄清[N];法制日报;2007年
4 肖建国 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博士;英美证据法的两点启示[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张吉喜;德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禁止[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杨薇薇;刍议秘密取证的证据效力[N];江苏法制报;2006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刘学在;证据裁判之下的自由裁量权[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晏向华;非法证据排除:海峡两岸有何不同[N];检察日报;2006年
9 孙巍 林振通;民商事审判中法官自由裁量权具体表现[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肖建华;非法证据排除:民事诉讼当慎用[N];检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格非;论证据能力——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彬;论刑事搜查[D];四川大学;2007年
6 牟军;自白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邱庭彪;刑事侦查中电话监听、视听监控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林则奘;台湾非法证据效力控制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晔;电子证据证明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张文天;论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徐东莱;民事诉讼传闻证据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王琼仙;论我国刑事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王亚萍;论证据能力与证明力[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李晓;自白任意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葛海军;论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杨新生;电子证据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9 徐亮;电子证据基础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张安勇;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99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09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