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目击辨认错误之原因及防范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9 01:26

  本文关键词:目击辨认错误之原因及防范规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目击辨认 错误原因 防范规则


【摘要】:目击辨认作为一项重要的侦查措施,通过它而得出的辨认结论具有重要的证据价值,一定程度上,其对于被追诉者的出罪或者入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在国外抑或是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目击辨认的运用都相当频繁。西方国家的法官和陪审团曾经十分迷信目击证人的辨认结论,而如今在我国仍然存在法官轻易采信目击辨认结论的情形。但在上世纪初,心理学家通过对目击辨认的研究就指出,目击辨认是心理学的一种再认活动,其辨认结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靠,有相当多的因素能够影响目击辨认的准确性。在这些影响目击辨认准确性的因素中,有的是司法机关不能够控制的变量,叫做估计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目击者的感知、记忆、识别的能力及案发时影响目击者感知的客观环境等;有的是司法机关能够控制的变量,包括列队的组织方式,辨认主持者的具体操作程序及指导语等,这些叫做系统变量。心理学家在随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在众多的冤假错案中,因目击者错误指认这一原因,导致冤假错案发生的数量比其他原因导致冤假错案发生的数量总和还要多。美国1989-2003年的错案报告正好印证了这一说法。目击辨认被认为具有高度易错性,并且这一特征被西方心理学家一致认可。但由于目击辨认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抛弃之是完全不可行的。因此,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国家开启了对目击辨认规则的科学构建。主要在程序上设定科学并且可操作的规则,赋予被追诉者相关权利,以提高目击辨认的准确性,将估计变量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从而保障司法公正。与英美等国外的目击辨认制度相比,我国目击辨认制度存在问题显而易见,《规则》和《规定》中规定的相关规则不完善,大多是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则,对被追诉者权利的保护不完善,并且辨认结论的审查机制不完善。随着我国冤假错案的频频曝光,以及民众保障人权呼声的增强,结合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借鉴英美等国家先进的目击辨认规则,完善我国目击辨认制度已刻不容缓。具体建议如下:一、完善目击辨认的程序性规则;二、完善目击辨认的权利保障规则;三、健全目击辨认结论的审查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丽娜;罗大华;应柳华;;心理学视野下的刑事辨认规则解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李创功;;人身辨认中被辨认人权利保障问题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3 李锡海;辨认方法的科学依据和影响因素[J];河南公安学刊;1994年03期

4 宋远升;李tq;;辨认原理、规则之解析与构建[J];犯罪研究;2007年02期

5 韩德明,余晓明;辨认论[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6期

6 杨郁娟;;辨认的本质及其规范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武旺虎,沙贵君;引起辨认犯罪嫌疑人失真的侦查心理微析[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封涵书;白宇;;辨认结论客观性欠缺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曹晓宝;;侦查中运用辨认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苏宏伟;;略论我国刑事辨认的完善[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向东;公开“晾”贼:“诱导”取证易酿错案[N];检察日报;2008年

2 韦杰 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纠正辨认乱象规范刑事侦查措施[N];广西法治日报;2011年

3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福建省宁德市检察院公诉处处长 林晖;辨认笔录的审查要点[N];检察日报;2013年

4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检察院 李红雷 张俊珍;刑事辨认规定尚需完善[N];检察日报;2012年

5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李程;完善刑事辨认的几点建议[N];法制生活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张耀宇;有序辨认锁定真凶 有序实验证明可能[N];人民公安报;2014年

7 桦文;脑电波识别技术助残疾人工作[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记者 雷宏亮 通讯员 肖冲凌;电子装户图成为破案好帮手[N];本溪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瀚文;辨认笔录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2 张宇;论刑事辨认[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何仕林;刑事辨认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4 陈霆霆;目击辨认错误之原因及防范规则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5 王艳;刑事辨认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纬武;刑事辨认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毛有为;辨认笔录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8 程红梅;刑事辨认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胡湛蕾;我国刑事辨认制度探析[D];广东商学院;2013年

10 冯涛;刑事辨认程序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59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159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