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程序功能检视

发布时间:2017-11-14 04:12

  本文关键词: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程序功能检视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庭前会议 程序功能 功能检视 制度完善


【摘要】: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此款规定了公诉案件中起诉后、开庭审判前的刑事庭前会议程序。高法解释第183、184条以及高检规则第431—433条进一步对刑事庭前会议的具体适用做了详细规定。然而,刑事庭前会议程序在我国法律的规定尚属首次,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制度设计不免粗疏。在制度定位、程序约束力、处理事项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且缺乏详细规范,无法给司法机关的适用提供明确的方向,导致刑事庭前会议在实践中面临着“叫好”与“叫难”并存的状况。新《刑事诉讼法》虽已实施两年有余,但司法实践中刑事庭前会议的适用率仍然十分低下;即使有少部分适用了刑事庭前会议的案件,也由于制度上的漏洞使得在刑事庭前会议中讨论过的问题在庭审中反复提出和解决,刑事庭前会议的功能无法得到体现和发挥。理论上的不确定性无法有效指导司法实践,因此,要匡正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实现刑事庭前会议的立法意图,就要从理论上入手,对刑事庭前会议所承载的制度功能作一挖掘。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应具备解决程序性事项、证据分拣及信息交流三大功能。其中,程序性事项处理功能重在解决程序性问题,为庭审顺利进行扫清程序障碍,是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基本的、首要的功能。证据分拣功能重在对异议证据和无异议证据进行区分和分拣,明晰案件争点,涉及一定的实体性事项,让庭审更加有的放矢。信息交流功能可以实现案件信息在控辩审三方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换与汇通,让各方更加有效应对庭审。在三大制度功能的引导下发现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现规定的不足,对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的法律规定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英辉;刘兰秋;;日本1999至2005年刑事诉讼改革介评[J];比较法研究;2007年04期

2 韩红兴;;刑事公诉案件庭前程序价值的反思[J];法律适用;2007年07期

3 汪建成;;刑事审判程序的重大变革及其展开[J];法学家;2012年03期

4 毕玉谦;;审前会议制度及其借鉴[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07期

5 闵春雷;贾志强;;庭前会议制度适用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13年06期

6 姜金良;;庭前会议操作的误区及克服——基于司法实践与学说的梳理与反思[J];法律适用;2013年12期

7 蔡杰;刘晶;;刑事卷宗移送制度的轮回性改革之反思[J];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8 杨宇冠;郭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考察报告——以J省检察机关为视角[J];证据科学;2014年01期

9 柯葛壮;;刑事诉讼“审前会议”之立法比较和实务运作[J];东方法学;2013年03期

10 黄伯青;王明森;;庭前会议制度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构建[J];法治研究;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红兴;刑事公诉案件庭前程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83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183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8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