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明的两种模式
本文关键词:刑事证明的两种模式
【摘要】:根据对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总结,我国的刑事证明模式可以概括为以直接证据为核心的验证模式和完全使用间接证据的体系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势与不足。与体系模式相比,验证模式在认定案件事实可能达到的证明程度和难易程度上有其优势,但是在错误认定案件事实的可能性方面存在不足。与自由证明、法定证明、印证证明等理论相比,验证模式和体系模式的提出,推进了现有的刑事证明模式研究,弥补了证明过程和方式的研究空白,完善了刑事证明模式理论体系,为冤假错案出现的原因提供了一种解释理论。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基金】:“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刑事证明模式视角下的冤假错案防治》(14FXB018)的资助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刑事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如何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如何使用证据完成证明任务、达到法律规定的证明标准,涉及证明模式问题。1我国学者以往对于刑事证明模式的讨论,大多局限在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的框架内,并以此提出改革、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模式的主张。2近些年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简乐伟;;论量刑程序证明模式的选择[J];证据科学;2010年04期
2 陈瑞华;;论证据相互印证规则[J];法商研究;2012年01期
3 何家弘;;从司法证明模式的历史沿革看中国证据制度改革的方向[J];法学家;2005年04期
4 沈德咏;江显和;;在严格规则和自由裁量之间——我国刑事证明的模式选择[J];人民司法;2007年21期
5 牛克乾;;证据相互印证规则与死刑案件事实的细节认定[J];人民司法;2010年14期
6 谢川豫;刑讯逼供的经济学解析——以刑事侦查为视角[J];法学论坛;2005年05期
7 闵春雷;;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新探[J];中外法学;2010年05期
8 谢小剑;我国刑事诉讼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J];现代法学;2004年06期
9 阮堂辉;;“证据锁链”的困境及其出路破解——论间接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独立定案功能[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万军;赵友新;;儒家伦理量刑观与当代伦理量刑要素法定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林喜芬;;“两个证据规定”颁行背景的理论解读[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3 刘廷华;;刑讯逼供的规制策略研究——法经济学视角[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张媛;;司法实践中如何掌握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限度[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谢小剑;张吉喜;何永军;;口供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熊小松;;论自由心证模式下我国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J];武陵学刊;2010年06期
7 郑艳茹;马莉;;审计证据评价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8 熊瑛;;论人民法院是认定立功的通常主体[J];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陈兴良;;正当防卫:指导性案例以及研析[J];东方法学;2012年02期
10 周洪波;;证明标准视野中的证据相关性——以刑事诉讼为中心的比较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德珠;;刑讯逼供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唐艳;姚明平;;刑事案件办案情况说明:从功能背离到制度规范——以西部某法院近三年司法运行情况为实证蓝本[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孔德雨;黄晖;;寻找消失的痕迹——论电子数据中的“路径信息”及其采信[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4 范述喜;杨世屏;;试论法院判决的既判力——对一起历经十年的刑事案件的评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5 荣学磊;李丽丽;;印证证明模式下“排除合理怀疑”的功能定位及展开[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刘学华;管理舞弊控制与审计质量[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施鹏鹏;陪审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彭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吕卫华;诉讼认识、证明与真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阎朝秀;司法认知:法理、规则、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3 莫丹谊;论承认自由心证[J];重庆电大学刊;1998年01期
4 李玉萍;;量刑事实证明初论[J];证据科学;2009年01期
5 唐永禅;论运用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定罪的规则[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6 何家弘;;从司法证明模式的历史沿革看中国证据制度改革的方向[J];法学家;2005年04期
7 陈卫东;;论隔离式量刑程序改革——基于芜湖模式的分析[J];法学家;2010年02期
8 李玉萍;;中国法院的量刑程序改革[J];法学家;2010年02期
9 贺平凡;论刑事诉讼中的数量认定规则[J];法学;2003年02期
10 张军,姜伟,田文昌;控·辩·审三人谈[J];法律与生活;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法制日报记者 杜萌;[N];法制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斗斗 赵阳 周斌;[N];法制日报;2010年
3 记者 张先明;[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海敏;刑事诉讼严格证明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林;我国法律体系模式的选择与发展[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杜小军;;战后日本“计划造船”述论[J];日本研究论集;1998年00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长光;;瘦肉型猪产业化体系模式的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创建精品畜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主任 贺荣芳;建立适合石油企业的体系模式[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李岩;国外专门的能源与排放指标体系模式[N];大连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松;金融体系模式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最优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90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19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