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刑事电子证据搜查、扣押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11-18 14:27

  本文关键词:我国刑事电子证据搜查、扣押制度的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电子证据 搜查 扣押 完善 制度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全球有数十亿的用户每天都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交换、保存、管理、更新电子数据,电子信息的沟通和交换正在革新传统的生活方式,信息科技化时代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已经离不开电子信息。在证据学方面同样也进入到了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证据学理念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革新,科技与法律结合而产生的新产物电子证据必将在未来司法领域开启新的司法证明时代。在今后的搜查、扣押中,电子证据必将成为搜查的重点对象并对案件事实起关键的证明作用。新《刑事诉讼法》在修订的过程中也顺应了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将电子证据增列为法定种类,确立了其法律地位,但却没有对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做出规定。传统取证方式必然不能适用于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完善我国刑事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既能通过证据保管链的建立更好的保护电子证据的客观性和原始性,又能通过司法机关的约束监督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进而实现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证据搜查、扣押制度的相关概念,深刻挖掘制度背后的理论依据,在结合传统证据取证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证据取证制度在我国立法上的不足和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又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对我国电子证据搜查、扣押制度的长足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以期推动相关立法的完善,并能对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实践有所裨益。具体而言,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刑事电子证据搜查、扣押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几种分类、取证原则。第二部分是关于域外电子证据搜查、扣押制度法令的解读,寻求域外对电子证据取证的特色和经验。第三部分深入分析我国刑事电子证据搜查、扣押制度的立法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存在的最明显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梳理了建立这一新规范的逻辑进程,阐述了当前我国司法实践情况,并在理解现有规则的基础上,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比如搜查、扣押启动程序的随意性,没有建立司法审查制度等。第四部分分别从操作程序、司法监督、配套机制几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为电子证据搜查、扣押中权力的约束,隐私权的保护,权利的保障提供了有效的运行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木珠;论电子证据问题[J];法学杂志;2001年04期

2 伊伟鹏;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及其采信规则[J];人民司法;2002年04期

3 郭勤,施昌虬;电子证据的若干问题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4 董杜骄;;电子证据研究的认知起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1期

5 高燕;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J];安徽科技;2003年11期

6 车志平;电子证据的若干问题探讨[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陈琼,马治国;电子证据法律地位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任延忠;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审查[J];信息网络安全;2003年02期

9 马柳颖,谭文丽;电子证据认证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宋玉萍;论电子证据的相关法律问题[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洪清;;关于电子证据相关法律问题探讨[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2 郭志博;秦海权;赵利;;电子证据监督链可视化平台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3 王翔;;电子证据在海事调查和安全管理中的作用[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内河航标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鹰;;对电子证据的法律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凌斌;;计算机犯罪中电子证据概述[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邱鹏;;浅谈现阶段检察机关电子证据应用问题及对策[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欣;段云所;陈钟;;电子证据鉴定技术框架研究[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高峰;邹积超;;试论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审查[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郑亦武;丘秀峰;;电子证据的可采性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10 马晓明;李超;李秋香;;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伟鹏;网络犯罪的电子证据及其采信规则[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刘强;网络司法中的电子证据[N];人民公安报;2001年

3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检察院 邵天兴 杨永中 张占标;电子证据的证据地位应当独立[N];检察日报;2008年

4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检察院 张宏伟 郭欣;电子证据的取证原则和方法[N];检察日报;2010年

5 吴学安;电子证据入法的是是非非[N];工人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 林琳;为电子证据正名仅仅是第一步[N];工人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姚轩杰;电子证据市场待开发[N];中国证券报;2013年

8 高尚;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认定[N];江苏经济报;2014年

9 叶晓龙;如何收集电子证据[N];法制日报;2002年

10 张凯 焦鹏;电子证据合理运用观的构建[N];法制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刘志军;电子证据完整性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羽;电子证据取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李辽;刑事电子证据取证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赵爱军;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翁品;电子证据的法律形式界定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汪忠玲;电子证据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崔震宇;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蒋安朋;电子证据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牛博超;电子证据的收集与保全[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丁一;电子证据的信息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斌;论电子证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00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200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2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