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美国刑事案件审前信息公开制度及启示——以凯西案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21 16:08

  本文关键词:美国刑事案件审前信息公开制度及启示——以凯西案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审判公开 审前公开 证据开示 公众知情权


【摘要】:美国的联邦法院大多认为,除非刑事证据开示中的案件材料在庭审中被提出或者用来支持某一申请,否则法院不愿意依据宪法第一修正案或普通法来认可公众知悉这些案件信息和资料的权利。只有佛罗里达州和罗德岛州认可刑事证据开示程序中的信息与资料对外公开,一方面源于审判公开原则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源于社会价值共识、权利平衡机制与刑事诉讼制度的共同作用。我国刑事案件审前程序具有封闭性特征,司法机关对案件调查信息的封锁与民众知情需求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要重塑民众对司法信任感就应立足保障民众了解和积极参与司法的基本权利来构建我国刑事司法活动和案件信息公开制度,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构筑起阻隔舆论不当影响的屏障。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法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820014)
【分类号】:D971.2;DD915
【正文快照】: 审判公开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各法治国家所公认,它不仅是被告人的一项权利,还关乎公众对司法审判信息的知情权。然而,案件信息公开能否延伸到审前,在刑事证据开示中控、辩双方相互披露的资料与信息可否公开以及如何规范这一问题,在美国这样一个司法与传媒高度发达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昌文;;政治协商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罗桂林;构建中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单林波;;试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再完善[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4 郑磊;;电影许可与司法审查:《苹果》事件的两个假说[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3期

5 侯健;;表达自由法制中的管理性权力[J];比较法研究;2008年02期

6 王夏玮;郑家明;;初谈我国简易刑事庭审程序的设立[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7 郑雷;黄魁琼;;论监听措施的法律构建[J];晟典律师评论;2005年01期

8 李波阳;论秘密监听证据能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章舜钦;;和谐社会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法治保障[J];长江论坛;2008年03期

10 康海贺;;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不足与修改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中华;;检察制度独立性与一体化研究[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赵靖;;论我国检察机关选择起诉权的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刘文静;;行政公开与利益冲突[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丽岩;;行政权下的自由之辩——以赵C姓名权行政诉讼案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邢文生;李润华;;赋权与规制:职务犯罪侦查中技术侦查的路径选择[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侦查程序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应对[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龚艳;仇恨言论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于林洋;广告荐证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海新;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李盛之;美国大众传播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韩成军;检察权配置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赵永红;刑事程序性裁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张述元;论刑事审判监督二重性及制度创新[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黄文;刑事诉审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晨雨;论侦查安全与律师权益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超;侦查辨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苏文玲;刑事对质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熊鹰;网络言论侵权行为入罪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贺恒;刑事诉讼告知规则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光伟;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何伟;附带搜查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杨梅花;网络舆论监督下的公开审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波;美国证据开示程序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余金灿,韩万迁;美国的电子证据和法庭计算机科学[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李华;;英国证据法上的法律职业特权制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4期

4 郭云忠,张晓薇;变迁与循旧:历史视野中的美国证据开示程序——主论1997年证据开示改革的未果[J];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01期

5 赵霞;美国证据开示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陈剑,黄沐欣;也论证据开示[J];当代法学;2001年10期

7 陈健;郑飞;;美国法官电子信息证据开示管理指南[J];证据科学;2011年02期

8 罗筱琦;中美民事诉讼制度若干概念之比较[J];现代法学;1999年02期

9 罗艺方,赖紫宁;美国民事证据开示制度浅议[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吴常青;;美国刑事诉讼中弹劾证据运用及其评析[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蒋安杰;证据开示:刑事司法实证研究的探索之路[N];法制日报;2005年

2 刘中发;探求程序正义的实现之路[N];检察日报;2002年

3 黄松有;程序价值理论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下)[N];人民法院报;2000年

4 刘品新;赵燕“一案两诉”的学理分析[N];法制日报;2004年

5 杨晓;求刑权是公诉权的一部分[N];检察日报;2003年

6 Vincent P.Kovalick;马克曼听证程序及其在美国专利诉讼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7 美国波特兰市全职仲裁员和调解员 曾任俄勒冈州律师协会ADR分会主席 理查德 G·斯皮尔 翻译 最高人民法院 向国慧;一个美国调解员对“完美调解”的幻想[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陈晋;美国民事诉讼的审前程序[N];人民政协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鹏程;日本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贺臻弘;美国民事证据开示制度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11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211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