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之完善

发布时间:2017-11-23 11:28

  本文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之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调解 赔偿 量刑


【摘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是指,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或者当事人授权的人)在合法自愿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事赔偿问题的诉讼活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则是调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在程序上兼具刑事与民事诉讼两种程序性质,同时在实体处理上既与被告人的刑事量刑有关,又与被害人的民事赔偿有关,具有程序上的附带性,量刑影响的间接性,调解结果的权威性等特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以和为贵”的文化底蕴,也有“调处息讼”的边区传承,还包括“恢复性司法理论”的移植借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也具有维护社会正义,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司法效率的现实意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实施3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刑事立法,司法解释、刑事政策在内的多层次规范体系。但是制度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规范体系零散,缺乏统一性,共同犯罪、二审程序、死刑案件等具有特殊性的刑事附带民事调解案件的规定缺失;二是调解原则规定不科学,表现为规定散乱,要素不明确;三是调解主体尤其是主持调解人、调解当事人、协助调解人规定不明晰;四是调解程序不规范,调解启动时间与条件规定不规范,调解结果生效时间有冲突,调解时限规定不明确;五是赔偿与量刑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对于积极赔偿与悔罪表现,获得赔偿与取得谅解,赔偿的从宽权重等规定的模棱两可导致质疑与批评。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应当包括体系的完善和内容的完善两个层面。其解决进路是制定针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专门司法解释——《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立法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一是确定“注重调解”、“合法调解”、“自愿调解”三大调解原则;二是明确调解主持人、调解当事人、协助调解人的具体内涵及其身份地位;三是规定调解的启动,调解时限,调解的效力等调解程序性规范;四是理顺赔偿与量刑之间的关系,明确禁止法官“以判压调”、“以判诱调”等违背当事人自愿的做法。对于从轻量刑的幅度,应当结合赔偿数额、被告人及其家属的赔偿能力、被告人的认罪、悔罪态度及被害人的谅解程度等,综合予以确定,不宜通过量化的形式进行误导。五是完善共同犯罪案件、二审案件、死刑案件等具有特殊性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制度规定。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岐山;;论基层调解制度的内涵及功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S3期

2 汤维建;;论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转型[J];司法;2010年00期

3 曾祥斌;调解制度论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吕珏;中日调解制度比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10期

5 李晓琴;我国传统调解制度价值之探讨[J];山东电大学报;2005年04期

6 李琴;农江;;台湾与大陆调解制度之比较[J];台声.新视角;2006年01期

7 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徐元彪;周茜;;国内调解制度与国际调解制度之应用分析与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9 关楠;贾晓光;徐盼;;从调解制度中理解社会对法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10 贺红梅;刘振华;;我国治安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行政与法;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在祯;;关于建立仲裁受托调解制度的思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陆娓;;清代乡里调解制度研究[A];2013年第七届法律文化全国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赵胜营;;论构建和谐社会与调解制度的改革和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4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柴荣;袁泓;;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制度的可行性分析——兼论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汤维建;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转型[N];检察日报;2009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冯小光;调解制度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动因[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羊文成;先行调解制度该如何适用[N];江苏法制报;2013年

4 王立新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调解制度的文化隐寓[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西北大学法学院 王钢;中国古代调解制度及其特点[N];光明日报;2012年

6 ;构建现代调解制度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5年

7 王川 汤峥鸣;完善调解制度 实现诉讼与调解“无缝衔接”[N];上海法治报;2013年

8 意大利巴勒莫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英国国际和比较法研究所访问学者 伊莱娜·康思格里奥(Elena Consiglio)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法学院 李叶丹 编译;意大利调解制度的发展及评析[N];人民法院报;2013年

9 赵文 刘敏 记者 孙健;建立调解制度构建和谐仲裁[N];大连日报;2010年

10 许云霞;关于构建现代调解制度的几点建议[N];江苏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来文彬;家事调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蔡国芹;刑事调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穆子砺;论中国商事调解制度之构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辰;论我国先行调解制度的实施[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关秋松;民事诉讼先行调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3 谭雅誉;民事诉讼法中先行调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许健;论商事调解制度[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王腾;我国先行调解制度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6 刘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5年

7 胡东豪;清代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罗程程;建国初期调解制度初探[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超芳;清代调解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刘红;清代的调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18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218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5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