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部分请求诉讼的既判力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08:31

  本文关键词:部分请求诉讼的既判力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部分请求诉讼 既判力 处分原则 权利保护


【摘要】:对部分请求诉讼的既判力问题,诉讼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认识,大体上可以分为部分请求全面肯定说和部分请求否定说两种相对立的观点。部分请求诉讼全面肯定说、部分请求否定说中根据原告是否明确表示该诉讼请求是部分请求来决定是否允许原告再提起诉讼以及在原告做出明示的场合下根据原告是胜诉还是败诉来考虑是否就剩余请求允许原告再次起诉的主张都不能令人信服,相比较而言,部分请求全面否定说较为合理。在我国,应当原则上采取部分请求全面否定说,采取减少部分请求诉讼的合理措施,并例外设置允许对剩余请求提起诉讼的特殊情形。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XFX008)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部分请求诉讼的既判力问题,是指当事人享有的某一债权在数量上具有可处分性,但其仅就该债权的一部分而非整体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对该部分请求所做的确定判决的既判力是否及于尚未起诉的剩余请求的问题。例如,乙欠甲10万元,甲只就其中的3万元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确定以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郁林;;诉讼费用的性质与诉讼成本的承担[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2 朱庆育;;民法典编纂中的两个观念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3 徐昕;程序经济的实证与比较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4 章武生,杨严炎;德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评析[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5 廖永安,赵晓薇;中日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比较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解瑞卿;;行政诉讼调解勃兴之三重动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董权;郝延涛;;论我国裁判费用制度的改革[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张旭东;;我国现行诉讼费用制度的批判与重构——以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为中心的考察[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张栋栋;;诉讼保险制度初探[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方军雄;;转型经济中声誉机制有效性研究——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友国;农民利益表达:寻求国家与乡村的有效衔接[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殷勇;民事诉讼成本分析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杨玉熹;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耿利航;法律移植与管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胡文涛;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转让的法律障碍——以交易成本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张晓薇;民事诉权滥用规制论[D];四川大学;2005年

8 胡学勤;公共收费论[D];厦门大学;2000年

9 马登科;民事强制执行中的人权保障[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张嘉军;民事诉讼契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贺岚;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的分担[D];湘潭大学;2010年

3 郭正喜;《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运行实证考察[D];湘潭大学;2009年

4 段素玲;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邢雪梅;论诉讼费用保险制度在我国的构建[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刘洋;司法权力寻租与司法腐败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白青昕;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8 何伟;论我国民事执行拍卖法律制度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肖;民事执行程序中的强制拍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宋琛;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晓斌;论既判力及执行力向第三人的扩张[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2 翁晓斌;我国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研究[J];现代法学;2004年06期

3 邓辉辉;关于既判力本质说的评介[J];政法论丛;2005年04期

4 段厚省;郭宗才;;既判力与民事抗诉机制的冲突及协调[J];人民检察;2006年07期

5 阎朝秀;;绝对还是相对:对既判力事实的司法认知[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3期

6 阎朝秀;;司法认知——既判力事实的另一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谢春华;;浅论程序终结性与既判力[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8 张大海;;诉讼调解既判力论[J];政法论坛;2008年05期

9 王娣;王德新;;论既判力的时间范围[J];时代法学;2008年04期

10 陈洪杰;;美国民事既判力对当事人的效力规则评述[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军;;判决的既判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范述喜;杨世屏;;试论法院判决的既判力——对一起历经十年的刑事案件的评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3 贾亚强;;试论行政判决既判力及其司法实践[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法院 徐建东;既判力之于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李晓蕊;巴西集团诉讼中的既判力规则[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黄东海 永修县人民法院 杨小林;从既判力扩张看判决书公开[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朱忠林;法院调解与既判力之含义剖析[N];江苏法制报;2010年

5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王胜全;判决生效后新生成的证据不能用作再审新证据[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 卢新伟;权利人能否再根据判决书申请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丁万志;变更追加被执行人适用程序研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付德明;有错不纠才是更大的恶[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9 周曙;从业规矩与职业待遇[N];检察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郭士辉;一次推进立法完善和执行改革的纵深探索[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军辉;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李哲;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林瑞成;民事判决既判力与程序保障原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4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锦鹏;论民事既判力的主观范围[D];山西大学;2008年

2 韩萍;论既判力的扩张[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聂安;民事既判力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欧阳珍;离婚判决既判力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5 金向煜;民事判决既判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詹小燕;民事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李婵;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李晓辉;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D];湘潭大学;2009年

9 纪然;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孙锦菁;论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36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236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6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