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真实性的回归——兼论证据概念的解释方法
本文关键词:证据真实性的回归——兼论证据概念的解释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证据真实性 证据概念 解释方法 认识论 主体间性 客观真实 主张真实
【摘要】: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在证据概念的定义上"材料说"取代了"事实说",导致由"事实说"引申出来的"证据应当真实"的命题面临被否定的风险。证据真实性的传统解释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误区,难以自圆其说。以现代认识论的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被解释为"主张真实",以便对"事实说"质疑论的诘问做出合理解答。证据概念的解释本身具有多样性,不宜采用规范、统一的立法方式。在我国立法继续将证据概念法定化的既成事实下,包容证据真实性的解释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820011)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一、从“事实”到“材料”:法定证据概念的真实性之争如何定义证据的概念,在我国法学界是一个争议已久的话题。其中,对证据法定概念的理解和质疑是这一争议的核心内容。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首次以法条的形式规定了证据的概念。第31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瑞华;;证据的概念与法定种类[J];法律适用;2012年01期
2 张卫平;;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3 何家弘;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试析证据概念的误区[J];法学研究;1999年05期
4 贺来;“认识论转向”的本体论意蕴[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3期
5 张继成;事实、命题与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6 朱葆伟,李继宗;交往·主体间性·客观性[J];哲学研究;1992年02期
7 陈新汉;关于评价活动的认识论机制[J];哲学研究;1992年02期
8 林默彪;认识论问题域的现代转向[J];哲学研究;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金龙哲;王红军;王石磊;;论自由心证原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3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张俊;“视域融合”及其现代性意义检审[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于逸生;董玉庭;;论犯罪事实的性质[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6 魏建国;;“科学主义”对大陆法系影响的考察与反思[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7 刘廷华;;论实际履行的适用与限制的法经济学依据[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8 蒙冰峰;廉永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应然转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郑元景,余章宝;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双向维度[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10 宋琛;孙庆童;;自由心证的“自由”与“不自由”——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原则解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海滨;;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晓光;;法律逻辑与法庭科学学科群[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6 陈新汉;;论自我评价活动[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云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魏群;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许磊;行政程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郭文飞;浅议社会主义语境中的主体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代宝荣;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厉雷;论检察机关对死刑二审案件的法律监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福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启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彭海青;对民事诉讼适用诚信原则的质疑[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黄娟;对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冷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王福华;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论[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J];法学;2007年05期
5 杨秀清;;解读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J];河北法学;2006年03期
6 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7 刘荣军;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J];法学研究;1998年04期
8 张卫平;民事诉讼处分原则重述[J];现代法学;2001年06期
9 叶自强;论民事诉讼的诚信原则[J];检察理论研究;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友明;[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 导师 陈卫东;[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莹;;法官断案思路初探[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袁春湘;;社会学解释方法在案件裁判中的运用[J];法律适用;2011年11期
3 纪红勇;;试论法官在民事审判中的法律解释问题[J];法律适用;2006年Z1期
4 孙光宁;;法律解释方法的体系整合——制度和谐的视角[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5 秦前红;黄明涛;;文本、目的和语境——香港终审法院解释方法的连贯性与灵活性[J];现代法学;2011年01期
6 王振宇;;行政审判中解释法律的五种基本方法[J];人民司法;2011年03期
7 胡基;审判解释方法与我国审判实践[J];中外法学;1996年06期
8 蒋惠岭;浅谈司法裁判与法律解释方法[J];法律适用;2001年07期
9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内外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黄延廷;;从具体案件看清代刑事司法中的文义解释[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歌;丛青;;对一起管辖权纠纷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的剖析[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2 沈君;王静静;;个案民意的司法适用——以裁判方法和制度控制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伶俐;;智慧的召唤与不可或缺的自知——“能动司法”语境下的法院裁判[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 牛克乾;从解释论立场看暴力取证罪之证人范围[N];检察日报;2008年
2 陈卫平;浅议法律解释之客观性[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张静;法律推理在司法过程中的建构[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蒋惠岭;法官必备的十大司法技能(一)[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金钊;法官:表达对法律的忠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黄晓红;市中区法院十条措施确保审执衔接[N];广元日报;2006年
7 丁广宇;法官的自由裁量与约束[N];法制日报;2007年
8 金民珍 竺常峗 徐婷姿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和谐社会民事审判视野下的裁判思维[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胜肖;刑事审判中的法律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李晓红;刑事司法过程中的法官解释[D];山东大学;2007年
3 谢财能;检法之间法律解释冲突的控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
4 韩建英;民事自由裁量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5 王瑞军;司法解释的目标及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梁彩虹;法官的法律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叶慧;行政诉讼中的文义解释[D];苏州大学;2011年
8 张杨;论仲裁协议对非签字人的扩展效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尹伟君;论民事审判中的社会学解释[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安维东;行政诉讼中的历史解释[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44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24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