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美国既判力援引程序及其借鉴

发布时间:2017-12-19 16:16

  本文关键词:论美国既判力援引程序及其借鉴 出处:《政治与法律》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事诉讼 美国法 既判力援引程序 借鉴


【摘要】:美国既判力援引程序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援引请求排除效力或者争点排除效力以对抗对方当事人的程序。这一程序具有突出的特点和重要的价值,其核心内容包括援引时间、主体和方式;援引证明责任、证明对象及证据种类;援引权利的放弃、反驳和裁判等内容。我国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既判力援引程序,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也相当薄弱,司法实践中法官只能凭借个人对法律的理解和经验进行适用,因而造成了一些负面问题。我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借鉴美国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建构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既判力援引程序。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民事既判力理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FFX0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1;D971.2
【正文快照】: 既判力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既判力效力能够通过一定的程序得以援引。在我国,现行法对既判力如何援引的具体程序缺乏明确的规定,立法上的缺失造成了司法实践中法官只能凭借个人对法律的理解和经验进行适用,进而导致了当事人既判力援引权利得不到保障、法院依职权援引的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敏;;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听审请求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张卫平;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J];法学研究;2004年06期

3 胡军辉;;论民事既判力效力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芳;于恒强;;民事执行的司法性质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施佳;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调查与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3 蓝燕;;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权益保护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肖晖;;论公开性是现代判决理由的本质特征[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5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6 熊跃敏;;法官职权调查证据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7 乔雄兵;;美国民事诉讼中的挑选法院问题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7年02期

8 曹志勋;;我国仲裁调解案外人救济途径评述[J];北京仲裁;2011年01期

9 肖建华;陈雪梦;;民事证据秘密保护的程序机制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姜晖;中外公益诉讼制度比较与借鉴[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徐昕;;法官为什么不相信证人?——证人在转型中国司法过程中的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冯国超;;物权登记错误赔偿案件审理方式之选择——以《物权法》第21条为例的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伟功;黄鹏;;美国区际民事案件移送制度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5 尹海萍;;在限制与扩张之间——审判权与诉权衡平下的立案审查制度探析[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6 魏新;;溯源与解困:基于制度信任立场的司法公信力建设之思考[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沈君;潘华明;;对话与沟通:我国民事诉讼庭审小结制度的构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程波;;“历史连贯性的神话”——论普通法发展变革中的传统性因素[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9 陈丽;迟硕;;小额诉讼如何走向未来——以S省实际审理案件为调研样本[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7 熊建明;美国最高法院管辖基础及要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焦应达;苏联法学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亚萍;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魏群;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韩晓明;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周湘茂;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二审审理范围[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小平;论法官助理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8 孙德军;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理性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健军;诉讼调解实证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瑜;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英霞;司法既判力论要兼及司法既判力与司法公信力的关系[J];法律适用;2005年01期

2 张卫平;论民事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的法定化[J];法学;2000年02期

3 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4 张卫平;民事再审事由研究[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5 黄娟;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司法的公信力及司法权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失真”[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6 陈光中;肖沛权;;关于司法权威问题之探讨[J];政法论坛;2011年01期

7 张卫平;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制度重建[J];中国法学;2003年01期

8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的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J];中国法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彩虹,陆国东;既判力与民事诉讼终局程序问题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柯阳友;;既判力理论与再审制度的冲突与平衡[J];法律适用;2006年07期

3 林剑锋;;民事判决的标准时与既判力的时间范围[J];民事程序法研究;2007年00期

4 蒲菊花;部分请求理论的理性分析[J];现代法学;2005年01期

5 刘涛;王欢;;诉讼和解的既判力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6 张婷;;论民事判决既判力的根据[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7 王颖;;从民事诉讼的角度浅谈既判力理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9期

8 谢春华;;浅论程序终结性与既判力[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9 汪静;;浅析既判力的根据与理论基础[J];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10 郭妍琼;;对民事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性分析[J];企业导报;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判决的既判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贾亚强;;试论行政判决既判力及其司法实践[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浩;;司法公正与民事再审事由的修订[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周东平;白璐;;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与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重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路红青;;论董必武的司法权威观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6 方扬慧;;对确立我国民事中间判决制度的思考——以“用”与“弃”之争为视角的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恩乾;;论国际商事仲裁中平行程序的限制与调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张小满;;论鉴定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规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丁伟;;一事不再理:程序至上的仲裁制度中的阿喀琉斯之踵[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昕;;诉权的经济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林;从维护既判力角度适用“一事不再理”[N];检察日报;2003年

2 朱忠林;法院调解与既判力之含义剖析[N];江苏法制报;2010年

3 记者 肖黎明 王晓芸;民事部分再审不影响刑事裁判的既判力[N];法制日报;2004年

4 唐有良 李红军;既判力的主体相对性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之界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戴春林;既判力的主体范围在执行中的扩张[N];人民法院报;2001年

6 王永亮;美国法中既判力规则对案外人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廖 春;陈女可依调解书办房产过户[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叶自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前诉中的判断对后诉有既判力[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谭滨;民事抗诉权与民事判决既判力[N];检察日报;2002年

10 记者 郭春雨 王钰 通讯员 李伟杰 记者 梁建军 通讯员 夏琼瑶 尹锋;维护生效判决既判力和法律严肃性[N];人民法院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瑞成;民事判决既判力与程序保障原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孔军;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及其在我国的确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杨桦;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效力论[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宋春雨;论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胡军辉;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哲;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魏锋;执行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张述元;论刑事审判监督二重性及制度创新[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张临伟;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福勇;民事生效判决与既判力问题探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梁鹏;论诉讼标的[D];山东大学;2005年

3 赵洁;论部分请求制度的确立[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鑫鹏;论一部请求诉讼[D];郑州大学;2004年

5 王淼;代位诉讼之既判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顾登来;论“预决的事实”在后案审理中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陈建辉;论刑事诉讼中一事不再理原则[D];湘潭大学;2007年

8 詹小燕;民事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陈红;论民事再审程序的重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田春雨;民事再审申请复查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08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308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8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