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比较研究 出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诉讼法 在押人员 权利保障 投诉处理机制 荷兰模式
【摘要】:当在押人员的权利受到侵犯或者存在侵犯之虞时,如果没有救济渠道,再美好的权利宣示都是一纸空文。尤其是当律师帮助、非法证据排除等机制失灵时,救济机制就不折不扣的成为了在押人员的"安全阀"。在押人员的权利救济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即以荷兰为代表的准司法救济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救济。目前中国以派驻和巡回检察为主体的看守所监督机制尚无法给予在押人员全面的权利救济渠道。而荷兰的经验对于完善中国看守所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无疑更有借鉴意义。本文以荷兰的监狱投诉处理机制为样板,并以芜湖的试点为模型,对中国看守所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Abstract]:When the rights of detainees are infringed or there is a danger of infringement, if there is no relief channels, the declaration of the better rights is a dead letter, especially when the lawyers help, the exclusion of illegal evidence and other mechanisms fail. The relief mechanism has become the "safety valve" of the detainees. The right relief of the detaine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odes. That is, the quasi-judicial relief represented by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judicial relief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t present,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detention centers with the main body of stationed and itinerant procuratorates in China has not yet been able to give the detainees a comprehensive channel of right relief. Lan's experience is undoubtedly more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complaint handling mechanism of Chinese detainee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Dutch prison complaint handling mechanism as a model. Based on the model of Wuhu,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entative plan for the reform and perfec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handling the complaints of the detainees in the detention centers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一般性课题“在押人员投诉处理的检察监督”的成果,课题编号:GJ2013C08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认为,现代刑事诉讼的主要问题,乃是如何有效地保障那些受到刑事追诉的人的权利问题。①这不仅是因为,控辩力量不平衡是刑事诉讼面临的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也是因为,被追诉人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大都还处于被羁押状态。尤其是,在中国,未决羁押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瑞华;未决羁押制度的理论反思[J];法学研究;2002年05期
2 郭道晖;;尊重公民的司法参与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李奋飞;;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以复仇愿望的实现为中心[J];政法论坛;2013年05期
4 陈卫东;程永峰;;新一轮检察改革中的重点问题[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军;;对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孙绍伟;张明;;关于环境保护法立法完善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广计;;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芜湖市基层院为视角[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汪小丽;;现代法治视野下的“亲亲相隐”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5 马春晓;;刑事诉讼效率不应过度追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徐倩;;论刑法的谦抑性——以《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为视角[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陈兴良;;关于死刑的通信[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廖瑜;;情节的定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封利强;;证据审查机制初探[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10 邱飞;;侦查程序中构建司法审查机制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梁捷;寻求一致的公平理论[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杨芳;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9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胡志军;刑罚功能新论[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宋磊;我国死刑执行制度中若干争议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卢苇;我国死缓适用标准的实证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朱英;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异化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婧;不作为犯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小萍;论假冒专利罪的扩张与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亭亭;论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吴刚;从狱霸现象看我国看守所管理改革[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朋;论绑架罪中的“情节较轻”[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波;假释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一个实证的考察[J];法律适用;2005年11期
2 李奋飞;;对立案与侦查关系的再认识[J];法学家;2006年03期
3 卢志龙;;被害人角色与刑诉中其他角色的联系与比较[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4 ;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分类统计表[J];公安研究;2004年06期
5 何向南;;试论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与运行[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破解检察监督难题的湖北经验——湖北省检察机关“两个适当分离”改革情况调研报告[J];法制资讯;2012年04期
7 蒋伟亮;;检察一体化的法治意义及中国的路向选择[J];河北法学;2011年04期
8 陈兴良;刑罚目的新论[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简乐伟;;检察监督权完善的进退之策[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郝银钟;[N];法制日报;2006年
2 柯良栋;[N];法制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理性思考论纲[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韩旭;;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申请取证制度的完善[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10期
3 田亚靖;;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之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年01期
4 顾汝标;;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李邦军;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程序法定原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6 杨镇华;高鑫;;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及其保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4期
7 聂海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保护问题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0期
8 洪宝松;魏兆春;;论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J];山东审判;2009年03期
9 朱永华;;辩护律师的人身权保障研究[J];法学与实践;2008年02期
10 朱永华;;辩护律师的人身权保障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琳娜;;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与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的协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徐光岩;;关于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检察机关职权修改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吴海伦;;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玉华;陈贞;;对量刑辩护的思考[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刘力;宋佳;;人民监督员制度之法律化与规范化——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修订为契机[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张金阳;;论公诉人在刑事诉讼法庭上如何正确处理与律师、法官的法律关系[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7 刘强;;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失与衡平[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楠;;公诉案件简易程序法律制度改革与适用机制完善——以社会矛盾化解为视角[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高滢;;死刑案件中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探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计划;;刑事抗诉的实证分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晓焱 刘秀仿 张翼;在押人员选择律师难以如愿[N];法制日报;2004年
2 史燕玲;沁水检察院 建立在押人员疾病诊治预防体系[N];太行日报;2010年
3 朱建军 王廷江 马永恒;“三部曲”让在押人员明明白白[N];检察日报;2004年
4 刘国栋邋孙殿龙;靖宇:在押人员有事可约见检察官[N];北方法制报;2008年
5 徐德高邋王能斌 沈辉;做好四川籍在押人员思想稳定工作[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通讯员 童兴林邋王元辉;旬阳保障在押人员权益[N];安康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刘钰 华夏;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N];天津政法报;2008年
8 王素华 范海游;189名“浪子”为何不归正[N];检察日报;2002年
9 钱建忠邋陈万州;常州武进“检察联系卡”让在押人员受益[N];检察日报;2007年
10 王海萍 吕晓宏;准格尔旗检察院注重保障在押人员权益[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塔娜;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互作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尹茂国;冲突与平衡: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同民;我国受刑人权利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于平;羁押审查程序要素论[D];吉林大学;2010年
5 林林;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王芳;美国刑事诉讼法对隐私权的保护[D];山东大学;2012年
7 吴淼;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涛;刑事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田心则;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与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孙琳;减刑假释实施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欢;刑事诉讼证人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沈赵;论受刑人权利的保护[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岩筠;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权利保障[D];河南大学;2009年
4 周阳;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朱伟青;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利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夏光明;我国刑事赔偿制度的反思和重构[D];安徽大学;2005年
7 徐宏义;权力制衡与权利保障视野下的刑事强制处分[D];厦门大学;2007年
8 吴璇欧;我国被追诉人宪法性权利及其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吴传珍;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秦必信;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保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28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42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