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指导案例2号的程序法理

发布时间:2018-02-13 12:34

  本文关键词: 指导案例号 和解协议 不执行契约 债务人异议之诉 出处:《法学》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2号涉及二审中诉讼外和解协议与一审生效判决的效力关系问题。严仁群博士撰写的《二审和解后的法理逻辑:评第一批指导案例之"吴梅案"》认为指导案例2号存在全面的瑕疵和不足,法院对和解协议争执的程序处理更是存在根本性缺陷。严博士的上述研究混淆了立法论与解释论,立论和说理的逻辑自洽性不足,比较法分析不尽深入,错误判断了"吴梅案"中诉讼外和解的性质及其与确定判决的关系。"吴梅案"中和解在性质上属于比较法上的"不执行契约",绝非私法上的和解契约。从解释论的角度,指导案例2号是对我国民事司法实务中成型了的程序运作方式的确认,符合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从立法论的角度,则应该建立债务人异议之诉处理确定判决外和解与确定判决的关系。
[Abstract]:The guidance case No. 2 issued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outside the litigation in the second instance and the effective judgment of the first instance. Legal Logic after the settlement of the second instance written by Dr. Yan Renqun: comments on the first batch of guiding cases. Wu Mei's case > believes that guiding case No. 2 has comprehensive flaws and deficiencies. The court's procedural handling of the dispute over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is even more fundamentally flawed. Dr. Yan's above research confuses the logic of legislative theory and interpretation theory, the logical self-consistency of argument and reasoning, and the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law is not deep enough. The nature of settlement outside litig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judgment in Wu Mei case are wrongly judged. The settlement in Wu Mei case belongs to the "non-execution contract" in comparative law in nature, and is not a settlement contract in private law. The guiding case No. 2 is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procedural operation mode formed in the civil judicial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which accords with the current civil litig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n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ttlement of the debtor's dissent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judgmen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研究项目“民事诉讼法修改与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庆阳;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的专业调解(续)[J];中国对外贸易;2001年10期

2 唐爱元,谭红;民事执行和解中的两个问题管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3 樊安红;;关于建立民事确认制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年12期

4 黄华珍;;执行和解协议效力问题探析[J];中国公证;2007年01期

5 张玉平;;关于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6 邢琳;;浅议我国轻伤害刑事和解制度的弊端[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7 彭长江;温新杰;;论诉讼调解制度[J];世纪桥;2007年06期

8 姜涛;;执行和解若干法律问题分析[J];山东审判;2008年03期

9 张希平;;刑事和解及调解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10 高天麒;;论执行和解[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国;;也论“确认仲裁”[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国胜;;建立与法院调解并重的诉讼和解制度,纯化合意解纷机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3 马进保;黄瑞栋;;刑事和解不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途径——以检察业务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柯劲;刘健新;李闽粤;;伤害犯罪案件引入刑事和解机制探讨——以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检察院受理的伤害案件为切入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王贻远;;浅议仲裁管辖权异议的恶意使用及相关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6 王晓明;邱丹;李昙静;;推开规避执行反制之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董文媛;;浅谈我国证券执法和解程序的构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李喜和;施源;刘平;初雪冰;;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李喜和;施源;;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优化选择——以刑事和解不诉制度为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10 穆子砺;;试论中国商事调解发展的局限与突破[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吴小鹏;执行和解协议是否形成新保证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7年

2 熊加春;完善执行和解制度的若干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7年

3 国家法官学院教师、法学博士 侍东波;执行和解中的问题及司法应对[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郭占湘 吴鹏 苏晓伟;谈和解协议履行中的几个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束玮;执行和解中担保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高志超;苦耗八小时 老赖终低头[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李军林 石玉振;执行和解制度应尽快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陈俊杰 秦斌;律师可庭外和解民事纠纷[N];天津政法报;2005年

9 张炳方 栾汉勤 宗鸣;完善执行和解的几点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5年

10 李永明;应完善执行和解制度[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健豪;美国集团诉讼退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谭炜杰;行政诉讼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邹川宁;论我国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辉;论我国和解协议的效力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蒋波;论我国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D];山西大学;2011年

3 刘成萍;对生效裁判达成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李海军;论执行和解制度[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淼;论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翟鑫宇;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7 徐婷婷;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陈建峰;论执行程序中和解制度之完善[D];苏州大学;2006年

9 朱妍;执行和解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三海;论诉讼和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08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08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e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