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从法定证据失权到酌定证据失权的嬗变——对新《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2-24 04:25

  本文关键词: 立法转变 价值分析 比较法研究 具体适用 出处:《河北法学》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遵循"客观真实"的法制传统,我国一直以来没有证据失权的相关规定。直至《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颁布,实质意义上的法定证据失权制度才得以确立,但其适用的严格受到各方诟病,以致等同虚设。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此进行了修改,确立了酌定证据失权制度。它有利于缓和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促进诉讼与发现真实之间的冲突,是证据立法的一大进步。以此为视角,借鉴域外立法,对我国酌定证据失权的具体适用予以分析,以期该制度能够在司法实践中顺利运行。
[Abstract]:Following the legal tradition of "objective reality", there have been no relevant provisions on the loss of power of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Until the promulgation of "some provisions on evidence in Civil procedure", the system of loss of power of statutory evidence in the substantive sense can only be established. However, its application is strictly criticized by all parties, so that it is equivalent to hypocrisy. In 2012, the newly revised Civil procedure Law amended it and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discretionary loss of evidence, which is conducive to easing substantive justic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It is a great progress of evidence legislation to promote the conflict between litigation and discovery of tru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 legis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discretionary evidence loss in our country, in the hope that the system can run smoothly in judici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修改中效率与公正的价值博弈[J];中国司法;2012年06期

2 李浩;;举证时限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追问证据失权的正义性[J];中国法学;2005年03期

3 蒲菊花;举证时限制度的理性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4 段文波;;一体化与集中化:口头审理方式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法学;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胜伟,喻煌,胡f;我国鉴定人制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施正文;;论税收程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吴建农;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李汉昌,陈金玲;督促程序中债权人的程序障碍——兼论督促程序的发展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何艳芳,余茂玉;执行竞合问题之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林文杰;蒋欣朋;;我国民事诉讼承担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以日本民事诉讼承担制度为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杨红朝;;执行中止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郭志远;;“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陈庆;初中法律常识教材的三大缺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傅郁林;;诉讼费用的性质与诉讼成本的承担[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许威;;在超越与限制之间——论夫妻共同债务的追加执行[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叶永禄;曹莉;;论我国仲裁第三人的理论基础及制度构建[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蜜;;也论程序法是法治的核心——董必武法治思想探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6 肖萍;;信访制度的价值及其实现[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戴鑫;王f ;;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设立的自认制度之不足[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周勇;;论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方式改革与诉权保护原则[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曹更海;谭振荣;;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之路径抉择——基于法社会学分析[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10 黄西武;;论海事强制令的适用与完善——从民事保全理论出发[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1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石时态;民事执行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雁;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郑菲;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马晓君;我国民事执行中强制管理制度的构架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沈宝琴;预决事实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秀举;排除时效初探——兼对举证时效的质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上的举证时限[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赵钢,杨剑;苏俄民诉法典中的“不间断原则”及其借鉴价值[J];法商研究;2002年05期

4 段文波;;要件事实理论下的主张责任[J];法学评论;2006年05期

5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J];法学研究;1999年06期

6 陈瑞华;;案卷笔录中心主义——对中国刑事审判方式的重新考察[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7 景汉朝,卢子娟;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1997年05期

8 肖建国;程序公正的理念及其实现[J];法学研究;1999年03期

9 段文波;;日本口头审理方式的历史变迁[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10 傅郁林;;小额诉讼与程序分类[J];清华法学;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鲲鹏;;试论法经济学视野之下的公益诉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2 肖灵;;论辩诉交易对我国刑事诉讼的借鉴意义[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颜运秋;彭海青;;刑事公益诉讼的价值分析与制度构建[J];河北法学;2006年02期

4 伍双双;;辩诉交易制度的价值分析及缺陷讨论[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5期

5 刘仁琦;;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价值分析与制度构想[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6 王书庵;邵书平;;易地改造理论在刑罚执行中的价值分析[J];法学杂志;2009年06期

7 张啸宇;;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价值分析[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张静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初探[J];理论月刊;2010年08期

9 赵亚杰;;公益诉讼制度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价值分析[J];行政与法;2011年06期

10 陈忠博;吴晨璐;张吕;;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价值分析——从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现状出发[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辉;;人民陪审员应走向“平民化”——基于对陪审制度的价值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建雄;;中国语境下检察权的司法价值及其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王春磊;;论环境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4 胡激洋;吴美满;;从刑法文本到社会学意义的成功实践——石狮市院妥善处理两村村民聚众斗殴的个案价值分析[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田宏杰;;守望法治:法律监督的价值分析与机制变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金荣;举证时限具体适用若干问题的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丁国锋;无锡出台刑事和解工作意见[N];法制日报;2007年

3 惠金阳;民商事案件财产保全比例不高的原因分析[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如皋市检察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卢敏邋胡晓峰 丁文浩;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不足之处[N];江苏法制报;2007年

5 王松苗;刑事法律:保护人民还是保护公民[N];检察日报;2007年

6 吴春萍;海南强化案件管理[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闫成瑞;刑罚执行中如何运用宽严相济政策[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陆晓东邋记者 戴畅;全国政协调研组莅锦调研[N];锦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焕平;国家赔偿案件越办越规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记者 陈 冰;司法解释是最高法院工作的重点[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军;我国民事判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岩峰;法官自由裁量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施鹏鹏;陪审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潘申明;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7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吕洪民;中国陪审制度的困境与重生[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占善刚;证据协力义务之比较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莹;协商性司法初探[D];四川大学;2007年

2 郑本兵;辩诉交易制度的发展及价值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巍;论我国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D];辽宁大学;2007年

4 孙桂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雷华顺;论诱惑侦查[D];四川大学;2006年

6 钱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分析和规则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7 戴晓峰;秘密侦查措施法治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刘一亮;刑事法视野下的被害人宽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陈中汉;论诱惑侦查在我国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吴明星;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28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28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0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