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

发布时间:2018-03-08 04:32

  本文选题:刑事错案 切入点:错案成因 出处:《法学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刑事错案的成因包括直接原因、环境原因和心理原因,其中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包括"遂道视野"、"证实偏差"等在内的各种心理偏差)对错案的形成有更根本的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原因,如刑讯逼供、隐瞒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忽视辩护律师的合理意见等等,都是各种心理偏差的外在表现。而绝大多数环境原因,如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司法经费不足等等,之所以会导致错案,主要是因为它们强化了这些心理偏差。根据这些心理偏差对错案形成的可能影响,可以在心理学层面总结出刑事错案的形成过程及规律,而我国近年来纠正的22起刑事错案可以为此提供验证。我国有必要完善当前的刑事司法体制,以减少这些心理偏差对办案人员的影响,进而更有效地防止错案的发生。
[Abstract]:The causes of misjudged criminal cases including direct cause, environ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reasons,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reasons (mainly including "tunnel vision", "confirmation bias",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deviation) has more influence on fundamental misjudged cases. Most direct cause of formation, such as the inquisition by torture, to conceal the suspect, the defendant the evidence, the defense lawyers ignored reasonable opinions and so on, are manifestations of psychological deviation. While the vast majority of environmental reasons, such as unreasonable assessment methods, lack of judicial resources and so on, the reason will lead to wrong cases, mainly because they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deviation. According to these may affect these biases on the formation of misjudged cases can, on the level of psycholog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law of Criminal Misjudged Case, and correct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22 Criminal Misjudged Cases can provide verif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he current criminal judicial system i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se psychological deviations on the case handling personnel, an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mishandled cases more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刑事错案的现状、成因、纠正和预防研究”(批准号11BFX12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华;;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鉴定问题的透视与分析——13起错案涉及鉴定问题的展开[J];证据科学;2008年04期

2 李建明;死刑案件错误裁判问题研究——以杀人案件为视角的分析[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3 方坤;;刑事错案生成原理——以侦查风险决策为视角[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赖军;;刑事诉讼法修订对预审工作的挑战及应对——以北京市公安局预审工作为视角[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魏莉;;美国刑警侦查思维失误探析[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谢川豫;刑讯逼供的经济学解析——以刑事侦查为视角[J];法学论坛;2005年05期

7 周长军;;后赵作海时代的冤案防范——基于法社会学的分析[J];法学论坛;2010年04期

8 聂昭伟;;侦查阶段死刑错案的原因及对策——以当前已知的33个死刑错案为样本[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李建明;;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立法保障 兼论刑事错案的审前预防[J];中外法学;2007年02期

10 冀祥德;;民愤的正读——杜培武、佘祥林等错案的司法性反思[J];现代法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湘;;“无罪推定”与“命案必破”的较量——刑讯逼供之现状与缘由[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林喜芬;;“两个证据规定”颁行背景的理论解读[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3 陈邦达;;论刑事诉讼中亟需关注的司法鉴定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顾玉彬;吴明霞;;刑事司法程序的科学发展——以司法的去行政化为视角的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5 刘廷华;;刑讯逼供的规制策略研究——法经济学视角[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胡艺馨;桂书立;;论严格证明对我国庭审证明方式之完善——以预防刑事错案为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7 金华;;米兰达规则的蜕变及其启示[J];武陵学刊;2010年05期

8 曹瑞;阴国恩;王敏;;规则分类中刺激非规则特征突显条件下的样例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9 玛格丽特·K·路易斯;林喜芬;;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通过“控制滥权”实现“权力正当”(下)[J];东方法学;2012年01期

10 霍宪丹;郭华;;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逻辑反思与路径探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叶德珠;;刑讯逼供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易慧琳;;冤案的透视——博弈论视角下的刑事冤案防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饶辉华;;10年100件公众关注刑事案件的普遍性问题探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张金浪;钟尉函;;隐形的偏好:刑事审判错误预防系统之检视与矫正[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5 范继军;;“疑罪从轻”的道德风险及其规制——兼论刑事审判权回归诚信的路径选择[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6 荣学磊;李丽丽;;印证证明模式下“排除合理怀疑”的功能定位及展开[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7 顾香玲;张永进;;检察环节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研究[A];第五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熊建明;美国最高法院管辖基础及要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庞爱莲;任务特征、动机及能力对大学生事后偏差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牛振宇;比较与借鉴:刑事第三审程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庭照;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图形视知觉加工能力的比较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彭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川;;民意关注司法审判的法理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陈丽;许艳芳;;概率统计理论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3 于波;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类型及反馈性质的判别[J];丹东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4 邓汉慧,张子刚;西蒙的有限理性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蒋勇;;论侦查科学化中的技术风险[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张泽涛;“议行合一”对司法权的负面影响[J];法学;2003年10期

7 王晨光;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J];法学;1997年03期

8 卞君瑜;巫婆点“迷津” 公安办冤案[J];法律与生活;2000年08期

9 曹志恒 ,潘从武;DNA鉴定“走眼”:一命两尸质疑“万能技术”[J];记者观察;2005年10期

10 云山城;曹晓宝;;侦审合一后的预审工作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井长水 杨万洲 本报记者 张惠君;[N];法制日报;2005年

2 柯良栋;[N];法制日报;2007年

3 记者 邓红阳;[N];法制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杨洋 彭莹;[N];检察日报;2010年

5 记者/赵杨 通讯员/林俊杰)(记者/杨世华;[N];南方日报;2010年

6 记者 刘冠南 通讯员 李文苑;[N];南方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品新;;当代英美刑事错案的实证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陈立云;;疏议刑事错案界定之论争[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3 吴四江;;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崔敏;王乐龙;;刑事错案概念的深层次分析[J];法治研究;2009年01期

5 王乐龙;;刑事错案概念再分析[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崔敏;王乐龙;;刑事错案概念的深层次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刘怡;;证据对刑事错案形成的影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斌;;我国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建构[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6期

9 何家弘;;美国刑事错案一瞥[J];法制资讯;2011年05期

10 李海斌;;刑事错案概念之界定[J];新东方;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应敏骏;;海恩法则和墨菲定律在减少刑事错案中的应用[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2 段体操;;“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兼论司法预期与判决成效之背离[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赵孝祥;;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如何防止冤假错案——预防职务犯罪刑事错案的几点思考[A];贵州法学(2014年第2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刘宪权;美国:四步构建刑事错案防控与问责[N];法制日报;2013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刑事错案原因与对策的域外观察[N];检察日报;2013年

3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许身健;媒体与公众应理性对待刑事错案[N];检察日报;2013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刑事错案:由个案救济走向制度救济[N];检察日报;2013年

5 郑明纬 上海;德国的刑事错案纠正机制[N];人民代表报;2013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错案研究中心 冯春霖;英国刑事错案及其改革[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错案研究中心 朱梦妮;澳大利亚刑事错案的成因[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本报通讯员 刘桃荣 罗永鑫 杨玲娜;刑事错案防范:健全机制是破题之径[N];检察日报;2014年

9 记者 石国胜;杜绝非法取证 防止刑事错案[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云华;刑事错案背后有非法取证阴影[N];宁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春刚;刑事错案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士渠;刑事错案的证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凡;刑事错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高家雯;我国当代刑事错案产生原因及预防之法理解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利云;我国刑事错案防范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成晓莹;刑事错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王莉莉;我国刑事错案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祖克热汗·买合木提;我国刑事错案的成因及预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朱楠;我国刑事错案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8 黄冬英;我国刑事错案纠正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齐乐;我国刑事错案成因分析及其对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10 于s,

本文编号:1582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82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e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