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逻辑及其制度构建

发布时间:2018-03-09 15:08

  本文选题:行政诉讼 切入点:证据规则 出处:《政治与法律》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具有内在结构矛盾,应当建立以原告诉讼请求为起点,以主观权利救济与客观法秩序维护为路径,以诉讼类型为分析框架的举证责任分配体系。在主观公权利救济路径下,应当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客观法秩序维护路径下,应遵循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撤销之诉中,针对单方行政行为的案件,由被告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在双方行政行为案件中,除被告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变更行政行为的内容,需要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外,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给付之诉中,相对人起诉的是行政不作为,应在客观法秩序维护路径下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确认之诉中,诉讼标的是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诉讼标的是确认行政行为违法的,针对行政法律行为实行"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规则,针对行政事实行为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赔偿之诉中,应当由主张获得赔偿的原告承担举证责任。
[Abstract]:The system of burden of proof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the inherent structure contradiction, should take the plaintiff's lawsuit request as the starting point, take the subjective right relief and the objective law order maintenance as the pat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burden of proof, which takes the type of litigation as the analysis fram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who claims, who proves" under the relief path of subjective public rights, and under the path of maintaining the order of objective law, The defendant shall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on the legal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in the case of unilateral administrative act in the case of revocation; in the case of administrative act of both parties, the defendant shall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on the legal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in the case of administrative act of both parties, Except that the defendant changes the cont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on the basis of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defendant should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and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who claims, who proves the evidence". The defendant shall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under the path of maintaining the objective legal order. In the case of confirmation, the object of the action is the invalid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and the plaintiff shall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if the object of the lawsuit is to confirm the viol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The rule of "the defendant bears the burden of proof" is applied to the administrative legal act, and the rule of "who claims, who proves the proof" is applied to the administrative fact. In the lawsuit of compensation, the plaintiff who claims to be compensated should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聿江,俞华权;举证责任的分配与适用[J];山东审判;2002年01期

2 叶自强;举证责任的倒置与分割[J];中国法学;2004年05期

3 宋泽通;;论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陈玉萍;;从举证责任看法的价值取向[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01期

5 李德勇;;哪些案件受害人不承担举证责任[J];农村百事通;2007年14期

6 王奎英;;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举证责任[J];世纪桥;2007年09期

7 王军敏;;国际诉讼中的举证责任[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8 卢计兰;宋宏洋;;完善我国税务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构想[J];科技广场;2010年02期

9 卢计兰;宋宏洋;;完善我国税务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构想[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10 任金春;;自由裁量权视角下举证责任的分配与适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兰海;;谈举证责任的倒置及转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董晓娟;赵秀玲;;举证责任与护士的证据意识[A];玉溪市第十一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少英;曹晓如;;税务诉讼举证责任研究[A];财税法论丛(第10卷)[C];2009年

4 戴和平;;浅议购房纠纷案件中消费者举证责任的倒置[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吴毅;;论法官对举证责任自由裁量权的行使[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志文;;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倒置[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王德诗;张金智;;环境污染纠纷处理过程中的证据及举证责任的分配[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梁梅;;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倒置[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王广仁;任战江;;举证责任倒置在民事诉讼中扩大适用之我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马东晓;;略论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以知识产权诉讼为例[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贞伟;质量价格未约定 追索货款怎么办[N];人民法院报;2000年

2 叶自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对一种流行的举证责任概念的质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贺小荣;当事人举证责任分担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李成洪;该案必须转换举证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冯嘉林;推定与举证责任的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卫平;“执行中的举证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林操场 刘春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不完全免除受害人举证责任[N];徐州日报;2006年

8 常州市新北区检察院、溧阳市法院 张强邋阮俊慧;举证责任的划分应考虑人之常情[N];江苏法制报;2007年

9 黄哲明;该案不发生举证责任的转移[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陈全兴;略谈民事诉讼举证责任之裁判[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冠棋;举证责任法理探讨与实证评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吕利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郑舒文;医疗损害举证责任缓和规则探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3 孙思雅;医疗侵权举证责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4 崔芳伟;税务诉讼举证责任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5 买买提江·吐尔逊;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之分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胡慧慧;伪银行卡交易纠纷中的民事法律责任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张红烨;政府信息公开诉讼问题探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8 李雪梅;论侵权法上的医疗损害举证责任[D];云南大学;2015年

9 刘国栋;银行卡资金丢失损害赔偿责任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孟晖;民间借贷举证责任实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89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89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