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宪政视域下我国公检法关系的再思考——从杭州“二张”冤案谈起

发布时间:2018-03-21 01:41

  本文选题:公检法 切入点:关系模式 出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杭州"二张"冤案的曝光,让社会公众强烈感受到了我国当前司法运行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而这又主要是囿于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对于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明文规定和长期司法运行实践对这种规定的习惯性养成。公检法现存的流线型关系造成了刑事司法中的侦查中心主义、诉审职能弱化、审判不中立等一系列现实困境,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和宪政发展的顺利进行。从法治国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司法宪政化"的命题,打破"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下的公检法关系模式,成为了当下司法改革进程中正确的路径选择。
[Abstract]:The exposure of the "two" grievance cases in Hangzhou has made the public feel strongly that 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judicial operation system in China, and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between the three organ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the Procuratorate and the Court due to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our country. The explicit provisions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mutual restric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judicial operation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have formed the habit of this regulation. The existing streamlined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the procuratorate and the court has resulted in the centralism of investigation in criminal justice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function of prosecution and trial. A series of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non-neutrality of trial, have seriously jeopardized the practice of criminal justice and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constitutionalism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of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of "judicial constitutionalism" and breaks "division of labor and responsibility".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public security bureau, procuratorate and court under the principle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restriction has become the correct path choice in the current judicial reform process.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郭道晖;;宪政简论[J];法学杂志;1993年05期

2 陈瑞华;从“流水作业”走向“以裁判为中心”——对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种思考[J];法学;2000年03期

3 卞建林;孙锐;;诉审关系论辩——兼论对诉审关系异化的程序性抑制[J];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05期

4 杨帆;;宪政视野下公检法关系的反思与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谢佑平,万毅;警、检、法:错位与缺位[J];中国律师;2002年02期

6 卞建林;;论我国侦查程序中检警关系的优化——以制度的功能分析为中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海燕;张小玲;;刑事诉讼效率与刑事证据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王圣扬,李生斌;中外公诉裁量制度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孙洪坤;沉默权的代价[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刘少军,蒋鹏飞;关于刑事案件卷宗改革的法律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周阿红;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保障体系的路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莫湘益;论附带民事赔偿范围的扩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尚华;侦查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问题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伍柳氏;;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利兆;;从刑事和解视角对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审视[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杨平;罗浩海;;相对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余辉胜;;从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失范看司法改革[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云平;任海新;;完善自侦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尹畅;;试论刑事二审抗诉监督的难点及创新监督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实现路径[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吴延溢;;司法公正的不平衡规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李鹏;;“宪改”争议与台湾“宪政秩序”塑造中的“国家认同”[A];2006台湾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中颉;蔡斐;;以专业媒介素养教育促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三位一体”框架的构建[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10 戴小明;;论司法独立及其制度保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刘婧婧;宪政视野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影;中国警察刑事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玲;刑事司法中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静霞;工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丽媛;我国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监督配合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广宾;中国检察官助理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珩;论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救济[D];苏州大学;2010年

9 梁光明;讯问之全程录音录像与口供的任意性、补强性及弹劾性[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丛东;刑事侦查讯问制度的程序性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蓉;高峻;刘佑生;姚蒙;;国际司法对话:法国司法制度和检法及检警关系[J];中国检察官;2008年01期

2 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J];法学研究;2000年02期

3 刘佑生;;中国检察制度的宪法和宪政特色[J];人民检察;2008年24期

4 卞建林;魏晓娜;;从起诉效力看刑事审判中的罪名变更[J];诉讼法论丛;2000年02期

5 徐家力;美国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作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欣阳;张李丽;;“公检法联合办案”机制检讨[J];中国检察官;2009年11期

2 杨帆;;宪政视野下公检法关系的反思与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胡宗银;“提前介入”之我见[J];政法论坛;1992年03期

4 周国均;关于律师辩护与公检法机关“互相配合、互相制约”问题[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5 宋英辉;;刑事程序中的检警关系完善构想[J];人民检察;2006年22期

6 盛美军;刘彦辉;孙朝晖;李昕禹;;检警关系现状与改革发展[J];人民检察;2010年07期

7 周理松;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制约与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J];法学评论;1997年01期

8 胡宗银;完善制约机制 消除“以罚代刑”[J];政法论坛;1996年02期

9 俞继进;具体分析检察机关的免诉权[J];法学;1990年04期

10 靳学仁;公检法机关之间互相配合:一个沉重而陈旧的刑事诉讼法原则[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杉;赵艳;;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机制的构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郭祖祥;鄢志祥;;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张红梅;;社会转型期检察机关的功能——兼论中国检察机关检察权的配置[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傅文魁;;检察机关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于晓晴;袁春鹃;;“案件汇报与问答”岗位练兵模式之构建——以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的岗位练兵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步洪;;检察机关督促民事起诉研究——检察职能基于法律平等保护原则介入社会管理的公法制度设计[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许海峰;殷健;贾瑞生;钟达先;吕丹;;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沈雪中;糜方强;楼丽;赵宝琦;;试论检察机关捕诉机制改革[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孙应征;刘国媛;;论我国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职能的拓展与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伟 李鑫佳 记者  刘文韬;益阳公检法司:联合下文保障律师权利[N];湖南日报;2006年

2 韶爱泉 问先国;撤捕的做法须纠正[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公检法联合发文就弱化了制约吗[N];检察日报;2005年

4 吴贻伙;办理三年以上刑期案件也可“提速”[N];检察日报;2007年

5 记者 张振;充分履行职责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N];平凉日报;2006年

6 徐鹤喃;中国检察制度的特点是什么?[N];检察日报;2005年

7 记者 刘灿;公检法共商“打黑除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8 夏丽华 采写;出台司法解释加强公检法配合[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何志刚 丁艳 本报记者  胡新平;全市检察机关集中批捕起诉一批“两抢一盗”案件[N];抚州日报;2006年

10 刘灿忠;全省检察机关强基固本抓基层[N];贵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圣坤;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失灵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任文松;法律监督权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建雄;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刘昌强;检察委员会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6 潘度文;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余捷;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钟得志;检察侦查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阮丹生;审前程序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试论我国侦检关系及其重构[D];苏州大学;2003年

2 周亚明;“检察引导侦查”机制改革的理性思考[D];苏州大学;2006年

3 韦永睿;我国检警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华小鹏;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D];郑州大学;2004年

5 唐宇驰;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崔海龙;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D];四川大学;2006年

7 孙军;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陶书祥;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马丽霞;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弦;公益诉讼中国家干预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1641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41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4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