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中心主义”现象评析
本文选题:逮捕中心主义 切入点:具体表现 出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02期
【摘要】:"逮捕中心主义"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对逮捕措施的高度依赖、逮捕证据标准的高要求以及逮捕对三机关的重大影响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制度环境的有形压力和具体制度的无形诱导是"逮捕中心主义"现象产生的两大主要原因。"逮捕中心主义"现象的存在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走出"逮捕中心主义"误区需优化现有的制度环境,对一些诱导"逮捕中心主义"现象产生的具体制度进行合理重构。"逮捕中心主义"是在不成熟的制度背景下,公检法三机关面对种种压力作出的一致选择的结果,其对于未来的刑事司法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Abstract]:"arrest centrism"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which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arrest measures. The high demand of the standard of evidence of arrest and the great influence of arrest on the three organs are its concrete manifestation. The tangible pressure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visible inducement of the concrete system are the two main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arrest centralism". The existence of "arrest centralism"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However, the disadvantages outweigh the advantages.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to reconstruct the concrete system which induces the phenomenon of "arrest centralism". "arrest centrism" 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mature system. The result of the unanimous choice made by the three organ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Procuratorate and Court in the face of various pressures has certain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criminal justice reform.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基金】:孙长永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地方性刑事司法规则研究”(项目编号:11BFX1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桐辉;;案外因素与案内裁量:疑罪难从无之谜[J];当代法学;2011年05期
2 马明亮;;司法绩效考评机制研究——以刑事警察为范例的分析[J];中国司法;2009年07期
3 葛玲;;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异化及其分析[J];法律适用;2008年08期
4 王启梁;;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J];法学家;2012年03期
5 梁玉霞;;逮捕中心化的危机与解困出路——对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整体检讨[J];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6 龙宗智;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J];法学;1999年10期
7 左卫民,周洪波;从合法到非法:刑讯逼供的语境分析[J];法学;2002年10期
8 郝银钟;论批捕权的优化配置[J];法学;1998年06期
9 刘方权;;取保候审审批决定程序实证研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黄海波;黄学昌;;刑事司法的惯性[J];当代法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昭乐;;检察权性质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王亚明;;判前羁押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陈结淼;;论侦查行为的法治化与侦查权的制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张品泽;;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之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6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胡志斌;;关于公诉权制约机制的探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孟庆保,赵大建;法院主动启动刑事诉讼程序质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陈小曼;论侦查阶段的讯问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余经林,吴东;论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保障[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李影;中国警察刑事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慧;中国检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玲;刑事司法中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朱英;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异化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铮;列宁权力监督理论与当代中国检察监督实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刚;从狱霸现象看我国看守所管理改革[D];湘潭大学;2010年
9 魏彦煜;论刑事诉讼程序分流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煜;民愤在量刑中的定位[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郁林;;自由裁量管辖权及其行使——《美国最高法院受案议程表的形成》导读[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储槐植;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3 苏力;福柯的刑罚史研究及对法学的贡献[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4 左卫民;周洪波;;证明标准与刑事政策[J];比较法研究;2006年02期
5 谭淼;;严而不厉的人身保全措施——一个比较法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8年02期
6 谢小剑;张吉喜;何永军;;口供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陈虎;;程序性制裁之局限性——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例的分析[J];当代法学;2010年02期
8 王启梁;张熙娴;;法官如何调解?——对云南省E县法院民庭的考察[J];当代法学;2010年05期
9 夏婷婷;;论《龙筋凤髓判》中对案件事实的推理方法[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10 朱桐辉;;案外因素与案内裁量:疑罪难从无之谜[J];当代法学;201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武威 实习生 谢欣阳;[N];广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杨立新;刑事诉讼平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艾佳慧;社会变迁中的法院人事管理[D];北京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胜珍;;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中角色冲突的原因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齐新海;;关于辩诉交易制度的浅议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吕涛;;论刑事诉讼监督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以刑事诉讼活动中检察职能“二元论”为视角[J];法治研究;2010年09期
4 缪惠;;试论刑事诉讼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及立法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张文彬;;上级检察机关统一选任人民监督员的利弊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温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10期
7 宋振宇;;论《物权法》精神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以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为视角[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8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课题组;卢承德;张勇;;刑事诉讼证人保护机制之完善[J];法学;2008年08期
9 陈开艺;;浅谈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方面需要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主要建议和理由[J];网络财富;2008年10期
10 吴坤埔;;检察机关侦查权刍议[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雪中;糜方强;楼丽;赵宝琦;;试论检察机关捕诉机制改革[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刘莉芬;;检察机关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研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徐云;刘中发;;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中的若干问题[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郭祖祥;何道勇;;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及其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戚萍;王志芹;方芳;许晴;李枝桂;;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及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郭祖祥;鄢志祥;;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张红梅;;社会转型期检察机关的功能——兼论中国检察机关检察权的配置[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赵杉;赵艳;;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机制的构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9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许海峰;殷健;贾瑞生;钟达先;吕丹;;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英辉 罗海敏;刑事诉讼法:哪些地方需要完善[N];检察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林世钰;应适度扩大不起诉的适用范围[N];检察日报;2009年
3 赵晓辉 颜牛;绿大地案审理究竟在遮掩什么[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4 新华社记者 赵晓辉 颜牛;绿大地案还藏着什么秘密[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南昌铁路运输分院 赵征东;应强化对刑拘后未报捕案件的监督[N];检察日报;2010年
6 赵永红;检察机关二审办案时间亟待规范[N];检察日报;2003年
7 河北省廊坊经济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赵彦芳;渎职案件关联原案由检察机关并查为宜[N];检察日报;2008年
8 杜永清;检察机关不应立案侦查“变性”案件[N];西部法制报;2010年
9 ;察民意·吁民求·解民忧[N];检察日报;2011年
10 河南省潢川县人民检察院 项钰;变更逮捕措施应报检察机关批准[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塔娜;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互作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弘宁;美国被追诉人刑事法律权利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管宇;论控辩平等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蒋薇;被追诉人程序参与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杨圣坤;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失灵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8 唐芳;刑事司法报道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潘金贵;刑事预审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屈新;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扬;中国现代司法制度的异化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冬妮;中德检警关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刘菁;检察机关决定逮捕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芸琳;我国公诉权制约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马燕;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邓月云;我国行政审判的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05年
7 王妍;我国监视居住的现状、原因及完善[D];南昌大学;2008年
8 张家国;刑讯逼供的综合考量[D];兰州大学;2008年
9 祝丹;刑事诉讼法宽容伦理观及其实现[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孙永祥;中国民事执行难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5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5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