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行政判决的反射效力及其强度——以合法性否定判决为侧重

发布时间:2018-03-24 20:52

  本文选题:既判力 切入点:反射效力 出处:《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摘要】:行政判决的反射效力是一种客观的超越既判力范围的影响力,它内在地包括反射性确定力、反射性拘束力和构成要件效力等。就其法理而言,行政判决在本质上即司法之于行政的合法性判断,其反射效力即源自于这种"合法性判断"本身。在其现实意义上,正是其反射效力而非既判力,延展了行政判决作用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司法审查之于法治国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文明进程之价值。挖掘并正视这种价值,或对近期《行政诉讼法》修改有所裨益。
[Abstract]:The reflective effect of administrative judgment is an objective influence beyond the scope of res judicata, which includes reflexive certainty, reflexive binding force and the effect of constitutive elements. In essence, administrative judgment is the judgment of judicial legitimacy to administration, and its reflective effect originates from this kind of legitimacy judgment itself. In its practical sense, it is its reflection effect rather than res judicata effect. It extends the scope and depth of administrative judgment and promotes the value of judicial review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untry ruled by law and even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It is helpful to excavate and face up to this value or to revise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 in the near futur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9QZD0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
【分类号】:D9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勇;吕成;;论行政判决的既判力——兼与民事判决既判力比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邓辉辉;;行政判决与民事判决既判力时间范围之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3 杨建顺;论行政诉讼判决的既判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田勇军;;论行政判决之既判力——以与民事判决既判力比较为视角[J];行政法论丛;2010年00期

5 彭彩虹,陆国东;既判力与民事诉讼终局程序问题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柯阳友;;既判力理论与再审制度的冲突与平衡[J];法律适用;2006年07期

7 邓辉辉;;行政判决与民事判决既判力主观范围之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8 林剑锋;;民事判决的标准时与既判力的时间范围[J];民事程序法研究;2007年00期

9 潘虹;;当事人不得约定排除调解书的既判力[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5期

10 周浩;;既判力理论视角下环境公益诉讼滥诉问题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亚强;;试论行政判决既判力及其司法实践[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安;;《WTO协定》与我国司法审查制度[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3 赵静华;;行政机关如何参加行政诉讼[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4 谭宗泽;;司法能力制约下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问题研究——以强化司法的实际效能为研究视角[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军;;判决的既判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宋健华;;专利管理机关与行政诉讼被告[A];专利法研究(1994)[C];1994年

7 李珍平;;我国非诉讼行政执行制度研究[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周郁昌;;行政诉讼第三人辨析[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谷福生;;行政诉讼状的撰写及有关问题[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10 方龙华;汪群;;行政相对人诉权保护探析——兼论“利害关系人之诉”制度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 仇慎齐;不作为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N];人民法院报;2007年

2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法院 张峰邋史卫兵;对行政行为合理性的司法审查[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 徐正龙 邓志萍;特殊情况下行政诉讼被告资格之界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从民;为何不能重复作出认定[N];工人日报;2008年

5 邹正龙;审理行政侵权赔偿案件需注意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王斗斗;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有了法律依据[N];法制日报;2008年

7 记者 欧阳晶;行政行为损害公益 法律监督应有作为[N];检察日报;2008年

8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 陈建伟;行政复议前置下诉讼对象之确立[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张辅伦 吴晋;官方败诉的背后[N];湖北日报;2010年

10 刘运宏邋王静;行政诉讼暂时法律保护制度之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瑞成;民事判决既判力与程序保障原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孔军;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及其在我国的确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宋春雨;论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胡军辉;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李哲;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陈峰;法治理念下的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梁凤云;行政诉讼判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贺荣;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福勇;民事生效判决与既判力问题探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梁鹏;论诉讼标的[D];山东大学;2005年

3 赵洁;论部分请求制度的确立[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鑫鹏;论一部请求诉讼[D];郑州大学;2004年

5 王淼;代位诉讼之既判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顾登来;论“预决的事实”在后案审理中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陈建辉;论刑事诉讼中一事不再理原则[D];湘潭大学;2007年

8 詹小燕;民事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陈红;论民事再审程序的重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田春雨;民事再审申请复查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9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59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7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