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关于证据法基本概念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29 19:03

  本文选题:可采性 + 相关性 ; 参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03期


【摘要】:证据转化为定案根据的条件,是证据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英美法中的"可采性"和"相关性"相比,大陆法的"证明力"和"证据能力"与中国证据制度具有更大的兼容性,并在近期的证据立法中得到确立。证明力是一个证据所具有的证明案件事实的能力,包括真实性和相关性两个基本侧面;证据能力是一个证据转化为定案根据的法律资格,包含取证主体、取证手段、表现形式和经受当庭质证的合法性内容。对证据能力的限制,固然是证据法所要规范的主要对象,但证据法在必要时也要对证明力做出一定的规范。
[Abstract]:The condition of transforming evidence into final basis is the core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evidence law. Compared with "admissibility" and "relevance" in Anglo-American law, the "power of proof" and "capacity of evidence" of continental law are more compatible with the evidence system of China, and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recent evidence legislation. The power of proof is the ability of a evidence to prove the facts of a case, including the two basic aspects of authenticity and relevance, and the ability of evidence is a legal qualification on which evidence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basis of a final case,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of evidence, the means of obtaining evidence, The form of expression and the content of legitimacy of cross-examination in court. The limitation of evidence ability is the main object of evidence law, but evidence law should also regulate the power of proof when necessar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瑞华;;以限制证据证明力为核心的新法定证据主义[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2 陈瑞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3 陈瑞华;;案卷移送制度的演变与反思[J];政法论坛;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林喜芬;;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宏观位阶——兼评中国证据规则的宪法化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刘少军;李延奎;;论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7 程晓燕,华枫;论辩诉交易与我国刑事诉讼[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陈黎;法院变更指控罪名新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汪小丽;;现代法治视野下的“亲亲相隐”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10 倪春乐;张娟;;附条件逮捕的实践难题与制度完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璋;;一体与独立之争论及检察一体制论证[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单民;上官春光;;和谐语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公开问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吴红岗;王璞;;职务犯罪侦查视野下诉讼监督问题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王秋宁;尹清元;;人民监督员法律制度研究[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吉平;;论计算机取证[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胡志坚;;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问题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潇;丁锦希;邵蓉;;修订药品管理法,强化药品执法行刑联动机制——中美药品行刑联动机制比较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9 申振东;;仲裁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基于商事仲裁的视角[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慧;李斌;;公诉工作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吉伟莉;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聂施恒;美国检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艳萍;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波;刑事人身检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凌宇;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宋超;自诉转公诉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江必新;论合议庭职能的强化[J];法律适用;2000年01期

3 陈瑞华;;论证据相互印证规则[J];法商研究;2012年01期

4 陈瑞华;;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审判程序的改革方案[J];法学;2011年11期

5 王尚新;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1994年05期

6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7 李训虎;;证明力规则检讨[J];法学研究;2010年02期

8 蒋惠岭;法院组织法修改与司法制度改革论丛之九──审判活动行政化之弊害分析[J];人民司法;1995年09期

9 房保国;;现实已经发生——论我国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J];政法论坛;2007年03期

10 张军;关于刑事案件审判方式的若干问题[J];中国法学;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芳芳;常林;;《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法分析[J];法学杂志;2011年05期

2 鲁杰;;证据的属性反思[J];政治与法律;2007年02期

3 陈卫东;李伟;;论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J];中国司法鉴定;2007年03期

4 潘金贵;陈永佳;;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的证据学分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吴逾;;英美证据关联性之内涵与性质的再界定[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孙瑜;被告人口供证据规则之完善[J];政法学刊;2005年02期

7 赵信会;张朋;;论补强规则的理论依据——以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为视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赵信会;;自由心证的类型化分析[J];证据科学;2009年06期

9 张峰;蔡永彤;;证据制度网络视野中的测谎结论——以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为中心的考察[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徐秀红;;论刑事诉讼中的短信证据问题[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俊强;;民事诉讼域外证据证明制度之检讨——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为中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马晓明;李超;李秋香;;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4 郑亦武;丘秀峰;;电子证据的可采性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5 吴国勋;;从一起未了的借款纠纷案谈证据的法律效力与证明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陈沸;;论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证明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郭正元;;电子证据收集和运用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包建明;孙剑明;;司法鉴定结论的价值功能及若干法律问题思考[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田野;;论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周维平;马明亮;;论“办案说明”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考察[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旭;引入可采性概念应注意与证明力的区分[N];检察日报;2003年

2 徐大亮;证据收集中的注意事项[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胡建萍;关于认证问题的新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蔡金芳 阎燕;刑事认证中证据资格及证明力之确认[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孙展虹;复写件是否属于适格的证据[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俞昌盛;认定证人证言的方法种种[N];江苏法制报;2005年

7 本报专稿 虞浔 李鹏;电子证据的证据力新探[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3年

8 通讯员  丁金分;法院:系视听资料有证明力[N];法制日报;2006年

9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李连嘉 张庆芬;北京二分院:严把证据标准 准确审查起诉[N];检察日报;2009年

10 寇思锋 张文辉;证据复制件:何时具有证明力[N];检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舸;证据与事实推理要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牟军;自白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雷建昌;口供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周成泓;论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调查[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亮;电子证据基础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郑学步;电子证据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晓蔚;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晔;电子证据证明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张文天;论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杨新生;电子证据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7 王亚萍;论证据能力与证明力[D];厦门大学;2006年

8 吴小红;论刑事审判中的当庭认证[D];湘潭大学;2007年

9 李金龙;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于水深;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司法认证[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952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952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c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