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印证化之批判
本文选题:证明标准 + 印证化 ; 参考:《法学》2017年08期
【摘要】:现代刑事证明标准是衡量裁判者内心主观信念程度的标尺,是主观范畴。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从确立之初就选择了客观化的立场,以实事求是对抗自由心证,以客观验证代替裁判者内心的主观信念程度,形成了刑事证明标准的印证化。由"供证一致"到印证规则的法定化,我国的印证规则体系日益规范、细化。但刑事证明标准的印证化掩盖了事实认定过程的主观性,虚化了证明标准的制度功能,异化了印证证据分析方法的运用,加剧了庭审证明的形式化,最终影响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合理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观转向提供了事实基础和程序保障,未来应把印证规则与刑事证明标准相剥离,确立并强化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地位及其应用,并明确印证作为证据分析方法的功能及走向。
[Abstract]:The standard of modern criminal proof is a measure of the subjective belief of the referee and a subjective category. The standard of criminal proof in our country has chosen the position of objectific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its establishment. The degree of subjective belief in the heart of the referee is replaced by objective verification, which forms the corroboration of the standard of criminal proof. From "consistent testimony" to legalization of corroboration rules, the system of corroboration rules in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andardized and refined. However,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criminal proof standard conceals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process of the fact determination, the system function of the proof standard, the dissimil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alysis method of the corroboration evidence, and intensifies the formalization of the trial proof. Finally, it affects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reform of the litigation system centered on trial provides a factual basis and procedural guarantee for the subjective turn of the standard of criminal proof in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the verification rules should be separated from the standard of criminal proof. To establish and strengthen the statu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of proof without reasonable doubt, and to clearly confirm the function and trend of evidence analysis.
【作者单位】: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困境及其立法完善研究》(项目批准号:15BFX093)的阶段性成果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项目《纪检程序中自书材料的证据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LZY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军;民事证明标准论纲——以刑事证明标准为对应的一种解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2 张立平;客观真实作为证明标准的主体应予坚持[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3 牟军;民事证明标准论纲——以刑事证明标准为对应的一种解析[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4 刘金友;;证明标准之我见[J];诉讼法论丛;2002年00期
5 王学棉;法律真实:证明标准还是其他[J];求索;2003年05期
6 方红舟;公诉证明标准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2期
7 李明;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8 段书臣,刘澍;证明标准的内在理路——以概念分析为逻辑视角[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康黎,康大寿;中美刑事证明标准比较研究——兼谈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建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徐凤利;;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塑[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恒扬;;论公诉证明标准的修正及其内涵[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2 齐彬利;;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聂玉娟;;浅析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圣扬;;论证据立法中的证明标准[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卜贵荣;;论审查逮捕条件的证明标准[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卜贵荣;;论审查逮捕条件的证明标准[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任才义;;浅谈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许永杰;贺宝健;;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证明标准的衡量[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陈惠;;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中的有限与能动——以证据证明标准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荣学磊;李丽丽;;印证证明模式下“排除合理怀疑”的功能定位及展开[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良群;公诉证明标准:兼顾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需要[N];检察日报;2003年
2 杨亚民 邢玲玲;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应有层次之分[N];检察日报;2005年
3 顾永忠邋左宁;证明标准、起诉与不起诉标准的逻辑解读[N];检察日报;2008年
4 山东省莘县人民检察院 李进国邋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王道峰;刑事证明标准应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N];检察日报;2008年
5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郑圣果;尽快确立量刑证据的证明标准[N];检察日报;2011年
6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检察院 王凤翔;也谈“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N];检察日报;2013年
7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顾永忠;“排除合理怀疑”仅是定罪证明标准内容之一[N];检察日报;2013年
8 吴宏耀(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刑事证明标准的基点:程序正义抑或实体正义[N];法制日报;2001年
9 李忠诚;证明标准对引导侦查取证意义重大[N];检察日报;2005年
10 陆燕;论民事与刑事证明标准的相异之处[N];江苏经济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志远;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玉华;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文峰;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栗小静;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徐涛;我国刑事证明标准探析[D];兰州大学;2006年
4 郑国强;论逮捕证明标准[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莉;论公诉证明标准的完善[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孙雄为亚;张辉、张高平叔侄强奸案诉讼问题的法理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7 管海新;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中的“排除合理怀疑”[D];辽宁大学;2015年
8 郭准钊;反垄断民事诉讼中证明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唐斌;刑事证明标准在司法实践中的理解和运用[D];复旦大学;2013年
10 樊帆;比较法视野下的独立没收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63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96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