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建设路径——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经验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5 20:09

  本文选题:刑事速裁 + 认罪认罚从宽 ; 参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年03期


【摘要】:刑事速裁程序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建构的重要内容,以提升刑事诉讼程序效率为重要价值取向,包含着实体上(刑罚)从轻、程序上从简的制度安排,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以控辩协商为先决条件。从这一实践价值出发,可以将刑事速裁程序试点视为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先行试验,刑事速裁程序试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在制度安排与试点方案上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完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设计应当重视控辩双方关系的协商性,并通过提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协商能力以确保其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法院对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理重点也将从对案件事实与证据的审查转向对被告人认罪的自愿性、控辩协商的合法性之维度,继而将提高公众对中国司法的信任度作为衡量试点是否成功的根本尺度。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nient system of guilty admission and punishment, the criminal quick adjudication procedure takes the promo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criminal procedure as an important value orientation, including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substantive (penalty) leniency and procedural simpl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negotiation of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as a prerequisite. Proceeding from this practical value, we can regard the trial of criminal speedy adjudication procedure as a pilot experiment to perfect the lenient system of guilty admission and punishment.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accumulated in the trial process of criminal quick adjudication procedure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in the system arrangement and pilot scheme for the perfection of the lenient system of guilty pleading and penalizing. The lenient system design of guilty admission and punishment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negoti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secution and the defense, and ensure the voluntary nature of the plea and punishment by enhancing the negotiation ability of the suspect and the defendant. The court will also change the examination of facts and evidence from the examination of the facts and evidence of the case to the voluntary confession of the defendant, and the dimension of legality of the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negotiation. Then it will improve the public trust in Chinese justice as the basic measure of the success of the pilot.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经验·政策·法律:地方性刑事司法改革对刑事诉讼立法的影响”(项目号:2013B045)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争议问题[J];中国法学;2017年01期

2 叶青;吴思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逻辑展开[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3 陈卫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中的几个问题[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4 朱孝清;;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几个问题[J];法治研究;2016年05期

5 魏晓娜;;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国语境下的关键词展开[J];法学研究;2016年04期

6 陈瑞华;;“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理论反思——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运行经验的考察[J];当代法学;2016年04期

7 陈卫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2016年02期

8 郭松;;刑事诉讼地方性试点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J];政法论坛;2016年01期

9 伍德志;;谣言、法律信任危机与认知逻辑[J];法学评论;2015年05期

10 郑敏;;在正当程序的框架下,构建刑事速裁程序书面审理制度[J];中国审判;2015年1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煜,万绍红;试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王丽萍;;构建高校学生荣誉体系的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05期

3 姚润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与建设路径[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07期

4 廖中武;;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功能、作用及建设路径[J];党政论坛;2010年01期

5 潘鸣;赖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路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2期

6 许青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点与建设路径[J];今日科苑;2010年08期

7 杨团;;综合农协: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J];今日中国论坛;2011年10期

8 聂继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建设路径探讨[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9 马建新;;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径选择[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王乃圣;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路径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荣廷;;刍议“法院去行政化问题”的现状及建设路径[A];贵州法学(总第8期)[C];2014年

2 姜延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建设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李坚;刘旭东;;社区建设“沈阳模式”的反思[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省省委党校 郝保权;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N];西藏日报(汉);2012年

2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张建;学校文化的建设路径[N];南通日报;2013年

3 荆楚理工学院思政课部 何岫芳;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路径[N];光明日报;2014年

4 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法学博士 胡业勋;探索法治四川动力机制建设路径[N];四川日报;2014年

5 ;江西赣州:探索革命老区文化建设路径[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张士珍;法官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讨[N];江苏法制报;2013年

7 北京市西城区纪委 监察局;通过“廉政西城”透视加强政务微博建设路径[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8 江西九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徐森鸣;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思考[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

9 山东省临沂市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李刚;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年

10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伦理学会顾问 徐惟诚;要探索“陌生人社会”诚信建设路径[N];北京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脱世强;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路径选择[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3 庞悦;当代中国廉洁政府建设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振洲;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品牌建设路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5 张媛媛;法治社会的建设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邹松林;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建设路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7 杨庆文;旅游导向下水乡小城镇规划与建设路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8 汪媛;透过“小官巨腐”现象探析反腐倡廉建设路径[D];集美大学;2016年

9 程晓琳;农林高职院校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10 董忠云;共同理想建设路径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83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983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