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

发布时间:2018-06-28 00:35

  本文选题:社会管理 + 诚信 ; 参考:《法学杂志》2013年01期


【摘要】:实现法治型社会管理效果,必须重视诚信法治的研究。现代诚信不仅保有道德结构、政治情境和法律场域的三重意境,更因解构而存在新的三维之义:作为个体品质的诚信、作为关系纽带的诚信和作为价值追求的诚信。以此为前提预设,失信行为即能避开道德难题的困扰,进入法律规制范畴。社会失信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呼吁诚信法治的条件因素;诚信法治则以诚信的法治与法治的诚信为基本内涵,证成了规范诚信的正当逻辑。诚信法治回应社会诉求,应以内在一致性与递进式的层次为建构原则,依次推动思想基础、结构基础、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建设。法治以诚信为本义,诚信法治与民生法治构成现代法治的一体两面,是解决失信问题的现实选择。构建诚信法治,是法治实效的重要前提,更是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 of rule of law society,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credit and rule of law. Modern honesty not only maintains the tripl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moral structure,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legal field, but also has a new meaning of three dimensions because of deconstruction: honesty as an individual quality, honesty as a bond of relationship and honesty as a pursuit of value. Based on this premise, the behavior of dishonesty can avoid the puzzles of moral problems and enter the scope of legal regulation.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of the governance of social dishonesty is the conditional factor of calling for the rule of good faith, while the rule of good faith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law, which proves the legitimate logic of standardizing honesty and credit. In response to social demands, honesty and credit rule by law should take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progressive level as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basis, the structural foundation, the institutional basis and the practical basis in turn. The rule of law takes the good faith as the original meaning, the good faith rule of law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rule of law constitute the modern rule of law, which is the realistic cho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shonesty. It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to construct the honest rule of law, and it is also the proper meaning in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mode.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FX001)“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A类项目“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特色理论与实践”课题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焯;;“法制主义”及其修正——从重庆市“唱红打黑”说起[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2 徐国栋;;我国主要民事单行法中的诚信规定考察报告[J];河北法学;2012年04期

3 付子堂;;构建民生法治[J];法学研究;2007年04期

4 付子堂;常安;;民生法治论[J];中国法学;200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海坤;[N];法制日报;2007年

2 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齐延平;[N];人民法院报;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何宏光;李远行;;中国社会语境下关系网的发生、运作和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亚鹏;李向利;;中国信用制度的法理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贾莉莉;徽州民居村落聚居形态的有机更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李改维;李蒙;;传统村落公共开敞空间的特征分析——以陕西党家村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蒋艳;;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10 王云飞;李庆连;;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秩序的确立——从农民法律意识谈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简圣宇;;“审美威慑”的日常表现——从当下房地产广告谈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甘超英;;“三农”问题的若干宪法观察与思考[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7 牛立超;祝尔娟;;首都圈城市间的合作与治理机制——以京津为例的一个讨论[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刘海;;试论编辑的文化资本[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9 闫晓庆;;对部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与影响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谢静;;绘制合作领域地图——从SO项目看传播的组织功能[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超;编码方式、自我构念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易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t,

本文编号:2075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75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c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