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身份侦查相关证据问题的域外考察
本文选题:隐匿身份侦查 + 证据能力 ; 参考:《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隐匿身份侦查指的是侦查人员或受委托侦查的人员隐匿其真实身份实施的侦查。各国立法与实践,都概括性地认可了隐匿身份侦查所获取的证据的证据能力。但是,没有经过授权的隐匿身份侦查,其所获得证据,形同违法取得的证据,没有证据能力,这是绝对证据排除法则。对恣意授权、逾越授权和口头授权则必须区分对待。隐匿身份侦查秘密性与其他诉讼规则存在冲突与调和。隐匿身份侦查的侦查人员或受委托人员一般具有证人资格。国外司法对隐匿身份侦查所获得的物证、书证等证据都持较为宽松的态度。隐匿身份侦查人员获取的被害人陈述一般不应具有证据资格。隐匿身份侦查人员获取的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证据能力主要考虑两个因素:身份伪装是否对自由意志具有强制性;隐匿身份侦查的具体手段是否对自由意志具有强制性。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of concealing identity refers to the investigation carried out by investigators or entrusted investigators who conceal their real identity.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various countries have generally recognized the evidence ability obtained by the investigation of concealing identity. However, without authorization to conceal identity, the evidence obtained is similar to illegal evidence, and there is no evidence capacity, which is the absolute rule of evidence exclusion. A distinction must be made between arbitrary, transgressive and verbal authorizations. There are conflicts and conciliations between secret investigation and other procedural rules. Investigators or authorized persons who conceal their identity generally have the qualification of witnesses. The foreign judicature holds a more leni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material evidence, documentary evidence and other evidence obtain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oncealing identit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victim statement obtained by the investigators should not be qualified as evidence. There are two main factors in the evidence ability of the criminal suspect's confession obtained by the secret investigator: whether the identity camouflage is mandatory to the free will and whether the specific means of concealing the identity investigation have the compulsion to the free will.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情态证据研究所;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晶;;论卧底警察取得证据的效力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构[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孙艳;价值冲突的权衡与选择——论卧底侦查[J];犯罪研究;2005年02期
3 龙宗智;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J];政法论坛;2004年05期
4 姚莉,吴丹红;证人资格问题重述[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05期
5 刘品新;;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评介[J];证据学论坛;2000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春丽;;论中国法制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王超;;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韩春晖;;论行政处分对象的范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蒋鹏飞;刘少军;;美国刑事被害人权利载入联邦宪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孙洪坤;沉默权的代价[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王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法院判决正确性问题探析——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竞合说起[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廖华;;论民间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贡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聂玉娟;;浅析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飞龙;;森林采伐制度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平衡[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时永才;王刚;;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兼议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杰;;法官机械司法的博弈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现U,
本文编号:2080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80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