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中国法院调解变迁的结构主义解释

发布时间:2018-07-03 03:36

  本文选题:法院调解 + 变迁 ; 参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每时每刻都受到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要求以整体和系统的眼光对事物进行观察,透过表层探求其深层次的意义。经过分析发现,影响法院调解变迁的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结构、诉讼外纠纷解决情况、法律完备情况和司法资源配置情况。法院调解的发展与走势,主要取决于各因素之间的角力。根据角力结果的不同,法院调解大致可以分为逐渐式微、急剧消落和逆势回升三个阶段。将法院调解置于社会结构的整体框架内,通过社会变迁这一滤镜对其进行宏观的透视,能更易于理解法院调解的变迁轨迹,对法院调解所进行的改革措施才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Abstract]:Court medi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s civil litigation system,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chang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every moment. Structuralism, as a methodology, requires observing things from a holistic and systematic perspective and exploring their deep meaning through the surface. Through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urt mediation ar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outside litigation, the perfection of law and the allocation of judici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court mediation mainly depend on the struggle between various factors. Court medi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gradual decline, sharp decline and reverse trend recovery. Putting the court mediation within the whole frame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filter of social change to carry on the macroscopic perspective, can understand the court mediation's vicissitude path more easily, and has stronger pertinence to the reform measure of the court medi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第三人民法院;
【基金】: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度审判理论重大课题《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保障研究》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5.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少波;;社会转型的司法还是司法变革的政策——对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实践的考察[J];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2 李浩;论法院调解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兼析民事诉讼中偏重调解与严肃执法的矛盾[J];法学评论;1996年04期

3 娄必县;张仁虎;;司法公信力的检讨与重塑——基于二审改发率、上诉率和信访变迁的三维考察[J];法律适用;2013年01期

4 郭星华,王平;中国农村的纠纷与解决途径——关于中国农村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5 张嘉军;;民事诉讼调解结案率实证研究[J];法学研究;2012年01期

6 张一兵;索绪尔与语言学结构主义[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7 唐力;;在“强制”与“合意”之间: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法学;2012年03期

8 沃野;结构主义及其方法论[J];学术研究;1996年12期

9 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J];法治论丛;2010年02期

10 杜丹;;诉讼调解的经济分析——以法院为中心[J];政法学刊;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杨慧;;论消费争议解决途径的障碍及疏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7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欧阳文东;;湘南农村冲突与纠纷的解决机制略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罗龙鑫;雷建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洪超兰;於恒强;;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构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肖易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白璐;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行政法思考[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谅;调裁制度的发展与理论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丽;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梁平;;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构建——基于公众选择偏好的实证考察[J];当代法学;2011年03期

3 缪晓宝;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司法;2004年09期

4 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5 冯象;秋菊的困惑[J];读书;1997年11期

6 陆寒寅;结构主义和非对称均衡:对世界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新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姚志坚;"调解热"与法院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8 曹建明;;当前行政审判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法律适用;2007年05期

9 白彦;杨兵;;有关“调审分离”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法律适用;2011年04期

10 范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评析[J];法学家;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竞;[N];法制日报;2006年

2 张亦嵘邋郭宏鹏;[N];法制日报;2007年

3 高 远;[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杨君;[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记者 陈群安 通讯员 王敬华 宦红云;[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7 梁怡;[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记者 滕兑宪;[N];铜川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郭毅;[N];法制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赵阳;[N];法制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洁;法院调解制度:检讨与重构[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宋朝武,刘小飞;从国际诉讼和解动向看我国法院调解改革[J];河北法学;2001年06期

3 栾东;民事诉讼中法院调解的制度缺陷[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魏晓娟;我国法院调解与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上和解之比较[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林争晖;;论法院调解制度之改革[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6 ;工伤赔偿“打折”令谁蒙羞[J];协商论坛;2010年11期

7 宁泽兰;;法院调解之路向何处去[J];法制与社会;2011年08期

8 钟鸣,何波;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之构想[J];法律适用;2003年08期

9 郑小明,罗志坚;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原因及完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高济昌;;司法调解的再完善[J];法律适用;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莉;王志伟;;邀请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法理依据及社会价值之思考——以董老的人民司法思想创新法院调解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2 王春磊;;论环境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3 刘国胜;;建立与法院调解并重的诉讼和解制度,纯化合意解纷机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4 尚洪立;邱新华;;嫁接与耦合:法院调解正当性的现实出路——以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为切入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广军;;紧张、冲突与和谐——从法院调解协议的角度看法院调解的发展与创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宇;;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屏;;从一起案例分析抵押权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李晨;;法院调解的法律经济学分析——对福建某基层法院的实证调查[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洪海波;夏群佩;;接近正义:构建诉调衔接的司法确认机制——以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扩张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显光;陈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拓展对民事调解案件监督[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明;省法院调解成功12件督办案件[N];辽宁日报;2005年

2 记者 王晓晶;全市法院调解工作现场会在汝南召开[N];驻马店日报;2009年

3 苑克建 公丕岐;临江市法院调解新举效果好[N];长白山日报;2009年

4 记者 朱兴忠;甘州法院调解率大幅提高[N];张掖日报;2009年

5 殷海英 记者 孙立刚;桦川法院调解案件服判息诉率达100%[N];佳木斯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余建华 孟焕良 韩元恒 李霁;浙江高院推动“三位一体”格局 河北高院提出“三个深化”要求[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记者 陈露;努力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N];张掖日报;2009年

8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 李兴魁 沈烨;复归与超越:调解氛围的现代化重塑[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陈 浩;屏南法院调解案自动履行率达九成[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记者 吕爱哲 通讯员 唐凤伟;只要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调解努力[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令健;法院调解社会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郑凯铨;参与社会管理的法院调解[D];吉林大学;2011年

3 闫庆霞;法院调解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雷明贵;法院调解的实践逻辑[D];上海大学;2010年

5 黄海涛;法院调解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辛国清;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唐俊;调解制度构建新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姚志坚;司法便利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下法院调解之法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闫丽萍;论法院调解[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王瑞云;论法院调解[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袁丽娜;法院调解的检讨与重塑[D];四川大学;2004年

5 陈晨;人民法院调解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姜霞;反思与借鉴:法院调解制度改革之探索[D];湘潭大学;2003年

7 周敏华;试论法院调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常洁;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9 夏明丰;论法院调解制度[D];苏州大学;2003年

10 马艳;试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2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92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