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毒树之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空间

发布时间:2018-07-05 20:06

  本文选题:毒树之果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参考:《河北法学》2013年10期


【摘要】:通说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中没有规定毒树之果,然而,未明确毒树之果,必将出现规避或架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情况,甚至出现反向激励非法取证的恶劣后果。不过,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重新解读,可以为毒树之果在我国的适用寻得规范依据,而且刑事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毒树之果适用的初步尝试。虽然目前在我国刑事诉讼活动中适用毒树之果面临着困境,但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确立指导性案例的方式可以激活毒树之果的适用。
[Abstract]: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ruit of poison tree is not stipulated in our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related normative documents. However, if the fruit of poison tree is not clearly defined, there will be the situation of circumventing or aerial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rules. There are even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reverse incentives for illegal forensics. However, through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evant legal provisions, we can find a normative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ruit of poison tree in our country, and there has been a preliminary attempt to apply the fruit of poison tree in the practice of criminal justice. Although it is difficult to apply the fruit of poison tre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ruit of poison tree can be activated by the way of establishing instructive cases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2012年检察理论研究项目《检察环节排除非法证据实证研究》(GJ2012C11)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金钊;目的解释方法及其意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冀祥德;;论口供获取与人权保障[J];河北法学;2006年06期

3 张炜达;李瑰华;;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基于判例概念的启示[J];河北法学;2011年06期

4 吕广伦;罗国良;刘雅玲;王锋永;冯黔刚;朱晶晶;;《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理解与适用[J];人民检察;2010年16期

5 万毅;;论“反复自白”的效力[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龙宗智;;两个证据规定的规范与执行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7 侯学勇;;解释能够保证法律规范的准确适用吗——传统法律解释观念反思[J];政治与法律;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云龙;王林和;张国盛;;论生态系统的目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赵运锋;;刑法目的解释的作用、边界及规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3 崔雪丽;;法律概念解释的张力[J];边缘法学论坛;2009年02期

4 高一飞;林国强;;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部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5 胡图;;非法证据证明制度研究[J];研究生法学;2011年06期

6 姚莉;;美国证据排除规则的衰变及其启示——以Herring v. United States案为主线的考察[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张志文;;发现抑或创造:法律适用的姿态选择[J];法律方法;2012年00期

8 江国华;;审判的社会效果寓于其法律效果之中[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江必新;程琥;;司法程序的基本范畴研究[J];法律适用;2012年05期

10 赵旭光;;刑事被害人陈述的证据学思考[J];证据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家旭;;论实质法律推理[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慧;李斌;;公诉工作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3 潘基俊;罗兆丹;;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4 李忠勇;;对于完善刑事瑕疵证据补救制度的思考——以某中级法院普通刑事案件判决为样本[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王长军;唐楠栋;;瑕疵证据审查运用规则实证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强;商法强制性规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谢慧;法源视野中的合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管伟;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学理诠释[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能宝;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目标与方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吴常青;检察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杜学毅;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戴丽;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张璐;论自白排除规则在我国建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袁应泳;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范京川;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化[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瑞青;论非法实物证据的认识误区及应对[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陈文韵;我国刑事审前程序律师辩护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宁;当庭翻供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韩新远;论刑法的目的解释[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萌;刑法解释方法适用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建成,孙远;刑事诉讼中口供规则体系论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韩秋红,薛文华;论康德人是最高目的的目的论体系[J];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02期

3 管金伦;;法官的法解释[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4 汉斯·凯尔森;李鑫;;论法律解释理论[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5 蒋惠岭;目的解释法的理论及适用(上)[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吴美来,眭欧丽;我国“有限判例制度”的构建[J];法律适用;2004年05期

7 江勇;陈增宝;;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问题探讨[J];法治研究;2008年09期

8 申建林;康德提出自然目的论的思路[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9 高克强;宪法解释的目的论──兼论法律解释的目的[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10 龚稼立;关于先例判决和判例指导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斗斗 赵阳 周斌;[N];法制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飒;;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遏制刑讯逼供[J];人民公安;2011年03期

2 刘英团;;关键在于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江淮法治;2011年13期

3 陈卫东;;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遏制刑讯逼供[J];人民检察;2007年23期

4 谭超;;论遏制刑讯逼供与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邵秋明;;浅谈预防冤假错案机制的完善——由赵作海案引发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31期

6 赵林;陈超;;刑讯逼供的成因及对策[J];知识经济;2009年12期

7 邹群;;论刑讯逼供的防范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08年03期

8 刘杰;;论我国的刑讯逼供[J];法制与社会;2010年31期

9 万毅;;论“刑讯逼供”的解释与认定——以“两个《证据规定》”的适用为中心[J];现代法学;2011年03期

10 左德起;贺明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困境及出路——以刑讯逼供为主视角[J];证据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鸿刚;;浅谈刑讯逼供[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潘峰;;论刑讯逼供的遏制[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晶晶;;我国现阶段刑讯逼供成因及对策浅谈[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叶德珠;;刑讯逼供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6 马克昌;;董必武论刑讯逼供和错判、错杀[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7 吴家清;周凤婷;马深;;学习董必武法治思想,科学防范刑讯逼供[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8 潘伟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困境与出路——以《“两高三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解成;;想起了董必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艾琳;;遏制刑讯逼供的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艳;刑事诉讼中的“毒树之果”原则[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程计山;法律的作用与社会的责任[N];法制日报;2002年

3 吴克利;刑讯逼供:“心病”还需心药医[N];法制生活报;2005年

4 记者 印嘉珍;确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种进步[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3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家弘;拿什么对屡禁不止的刑讯逼供说不[N];法制日报;2009年

6 刘进国;欧洲预防刑讯逼供的程序保障[N];人民公安报;2010年

7 朱芹;刑讯逼供举证责任应倒置[N];法制日报;2003年

8 赵旭晴;遏制刑讯逼供现象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5年

9 祝诗峰;四项措施加强侦查 监督严防刑讯逼供[N];北方法制报;2007年

10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聂立泽;证据新规能否终结刑讯逼供?[N];广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佳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彭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永杰;从程序异化到事实异化:以冤案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7年

4 卫跃宁;口供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陈士渠;刑事错案的证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赵琳琳;刑事冤案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夏红;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许永勤;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程龙;对程序正义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认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涛;刑讯逼供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忠义;论刑讯逼供的防范[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静;论我国刑讯逼供问题的程序规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开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山东大学;2006年

5 华宇文;论中国遏制刑讯逼供与引入沉默权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6 邢建平;论刑讯逼供的成因及防范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曲会静;以刑讯逼供取得的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褚丽萍;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胡铭;论刑讯逼供的成因及防范对策[D];湘潭大学;2007年

10 郭成琛;由刑讯逼供引发对沉默权的思考[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1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101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a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