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科学技术与证据裁判:一种历史进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6 18:43
【摘要】:神明裁判运用证据的特点是将证据问题与案件事实认定分离,证据问题由法官裁判,其他则交由"神"裁,结果导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连接断裂。中世纪后,学术理论与经验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制度构建和个案处理,为法官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提供了智识支持,因而法定证据制度进步性明显:证据与案件事实认定的对应使人们可检视事实认定的错误;在经验基础上归纳的证明规则有助于实现裁判公正。"高精技术证据时代"给现代证据裁判原则带来的冲击正推动证据制度发展。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use of evidence by the divine judge is to separate the question of evidence from the fact of the case, the question of evidence is decided by the judge, and the others are handed over to the "God", which results in the breakage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vidence and the facts of the case. After the Middle Ages, academic theories and empirical methods were widely used i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ase handling, which provide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judges to correctly identify the facts of cases. As a result, the system of statutory evidence is obviously progressive: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evidence and the facts of the case enables people to examine the error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acts, and the rules of proof concluded on the basis of experience are helpful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justice of the judge. " The impact of the age 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evidence on the principle of modern evidence adjudication i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vidence system.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中国社会变迁与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07B080)
【分类号】:D9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Edward J. Imwinkelried ;王进喜;甄秦峰;;从过去30年美国使用专家证言的法律经历中应吸取的教训[J];证据科学;2007年Z1期

3 易延友;;对抗式刑事诉讼的形成与特色——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对抗制改革[J];清华法学;2010年02期

4 孙琳;;比较法视野下的刑事证据种类[J];人民检察;2009年11期

5 何家弘;;对法定证据制度的再认识与证据采信标准的规范化[J];中国法学;2005年03期

6 张友好;;经验与规则之间:为法定证据辩护[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刘少军;论刑事程序对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万毅;;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郭立新;张红梅;;论检察权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熊霞;;论检察职权配置的三个要求及其实现[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谢财能;;强制性侦查措施检察监督机制的不足与完善[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赵靖;;起诉阶段如何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胡激洋;吴美满;;从刑法文本到社会学意义的成功实践——石狮市院妥善处理两村村民聚众斗殴的个案价值分析[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8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刑事人身检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琪;论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刘艳荣;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万飞;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林雪娇;侦讯程序中的人权保障[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志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江伟,徐继军;经验与规则之间的民事证据立法[J];法学;2004年08期

3 李浩;民事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的选择[J];法学研究;2001年05期

4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5 王敏远,张继成,吴宏耀,刘荣军,卞建林,陈卫东,汪建成,樊崇义,毛立华,张建伟,魏晓娜,熊秋红,杨建广;“证据法的基础理论”笔谈[J];法学研究;2004年06期

6 龙宗智;证据分类制度及其改革[J];法学研究;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南;;论科学证据之适用[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邱格屏;;论DNA的法律证据效应[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郭金明;;科学证据的概念和法律性质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金龙哲;王红军;王石磊;;论自由心证原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5 马俊;;浅谈法官对科学证据的认定[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6 胡志中;;诉讼证据制度发展沿革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高瑜;王静;;科学证据之耳纹证据可采性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6期

8 伍浩鹏;;简论美国科学证据评估标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邱福军;;对法定证据制度认识误区的反思[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10 吴宜航;张文君;;评古典自由心证制度[J];知识经济;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胜利;;法庭科学举证与司法鉴定审查[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一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死刑案首次明确证据裁判原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张斌 刘品新;简易审如何进行“证据裁判”[N];检察日报;2003年

3 卢山 承钧;宿迁中级法院有效规范证据裁判把牢“生命线”[N];江苏经济报;2010年

4 郑键;完善司法鉴定制度的思考[N];重庆日报;2007年

5 记者 吴兢;办案取证 力克“口供情结”[N];人民日报;2006年

6 ;论法官自由心证审判原则[N];江苏法制报;2005年

7 胡志坚;刑事证据认定必须遵循经验法则[N];检察日报;2007年

8 李昌盛;电脑量刑的利与弊[N];法制日报;2004年

9 记者 李旭兵 通讯员 刘改华;我省将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N];河南日报;2009年

10 戴玉忠;证据法学研究的新探索[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未媚;自由心证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金玄默;论证据裁判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熊英灼;民事证明程序的控制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王淇;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黄晓权;刑事证据制度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阳;论刑事证据裁判原则[D];山西大学;2012年

2 侯济文;侦查程序视野下的证据裁判理念[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斌;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罗芳芳;证据科学视野中的科学证据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永佳;论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的认证[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司艳宁;论科学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杨雄文;民事诉讼中的科学证据[D];湘潭大学;2003年

8 赵军;司法事实认定中的科学证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蒋亚敏;论刑事诉讼法中证据裁判原则[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成荔;证据裁判原则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68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168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