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创新与探索:公安机关刑事和解工作机制的具体构建

发布时间:2018-08-13 08:41
【摘要】: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和解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公诉案件在侦查阶段可适用刑事和解。对公安机关而言,侦查阶段刑事和解有利于宽严相济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对以往刑罚观进行检视和修正;有利于自身的重新定位;有利于正义的恢复和办案效率的提高。为便于公安机关适用刑事和解,有必要在准确把握法律本意的前提下,对刑事和解机制的具体运行予以细化和规范,主要包括和解参与主体的确定、和解的启动、协商和达成和解协议以及协议履行和后续处置等内容。在适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在和解"自愿"之真实性、和解协议不履行之后果、强制措施的变更以及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这几个方面易出现的问题。
[Abstract]: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revised in 2012 establishes the legal status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nd clarifies that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can be applied in the investigation stage of public prosecution cases. For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n the investigation stage is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combining leniency with severity, to the examination and amendment of the previous view on punishment, to the re-orientation of oneself, to the restoration of justice an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handling cas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by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t is necessary to refine and standardize the specific operation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mechanism on the premise of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law, mainly 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ubject involved in the reconciliation and the initiation of the reconciliation. Negotiate and reach a settlement agreement,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greement and subsequent disposition and so on.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we should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truth of the "voluntary" reconciliation,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non-implementation of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the change of compulsory measures and the supervision of the enforcement of law by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J];法学杂志;2006年01期

3 姚莉;詹建红;;刑事程序选择权论要——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角度[J];法学家;2007年01期

4 左卫民,朱桐辉;谁为主体 如何正义——对司法之主体性理念的论证[J];法学;2002年07期

5 陈光中;;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J];人民检察;2006年10期

6 刘军;;刑事和解的博弈论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江伟;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J];现代法学;1996年03期

8 王立;李翊;;刑事和解工作机制实证研究[J];政法论坛;2008年06期

9 张凌;李婵媛;;公法契约观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协议[J];政法论坛;2008年06期

10 甄贞;;建构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思路[J];政法论坛;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春丽;;论中国法制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王继军;;关于我国反垄断法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彭凤莲;略论传染病防治失职罪[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张元;;金融诈骗罪之目的要件及罪过形式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周舟;;新视角下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尤金亮;;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疑难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蒋娟;;刑事和解与和谐社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刘志成;;刑事和解与公诉权:功能互补[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傅文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黄秋生;姚石京;;刑事和解与检察工作[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晓;;起诉阶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途径[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茂中;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邢树东;税收弹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浩;行政执法中的正当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玉英;商业广告虚假荐证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品泽;外国刑事回避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2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杜宇;;“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制度设计与司法践行[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陈小文;诱惑与迷惑[J];读书;2001年09期

5 黄予;;刍议刑事和解视角下的检察权定位及延伸[J];福建法学;2007年04期

6 吴建雄;;刑事和解与检察官客观义务[J];法学家;2007年05期

7 孙应征;赵慧;;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中的构建[J];法学评论;2007年02期

8 孙宝民;吴春波;;和谐检察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再探讨[J];法学与实践;2007年03期

9 徐昕;英国民事司法改革之借鉴──以英国民事诉讼基本目标及其贯彻作为考察主线[J];法学;2001年05期

10 刘伟;;背景与困境:刑事和解制度的理性考察[J];河北法学;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建明;;刑事和解的一般理论与实践[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李洪亮;;浅析刑事和解的自愿性[J];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期

3 马永平;;刑事和解协议法律效力的理论考察[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孙黎丽;李丰翠;梁国武;;检察环节刑事和解适用对策[J];人民检察;2010年16期

5 宋镇藤;傅文魁;孙辉;陈龙;冯仁强;谢佑平;陈卫东;;刑事和解的配套措施[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何新泰;;刑事和解的立法根据与程序要求[J];人民检察;2009年04期

7 胡亚金;;和解促和谐[J];人民检察;2009年10期

8 李秀芳;;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年S1期

9 王涛;卢达;;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范围内的刑事和解制度[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10 樊崇义;王文生;;关于刑事和解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司法;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蓝蓝;;刑事和解制度实施中的若干争点[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郑国;;浅谈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范业宏;纪晓慧;;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侯明哲;;从民生视角谈刑事和解制度[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耿红;;浅论刑事和解在基层检察实践中的应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宋聚荣;王鹏;;试论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职能定位——以山东省检察机关的实践探索为基础[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令春 胡科刚;刑事和解情况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记者 朱建军 通讯员 张艳红;天津西青 “和解中心”年办案29件[N];检察日报;2010年

3 毛建华;刑事和解须坚持四项原则[N];法治快报;2008年

4 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检察院 徐志涛 张惠保;公诉阶段如何规范适用刑事和解[N];检察日报;2009年

5 记者 陈东升 通讯员 陈露洁;鄞州民调参与主持刑事和解[N];法制日报;2009年

6 郭京霞;“刑事和解”不等于“用钱赎刑”[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刘根菊;刑事和解之等腰三角形互嵌模式及运行机理[N];检察日报;2009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申飞飞;应将刑事和解纳入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N];检察日报;2010年

9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 熊彬 蒋晓栋;检调对接下刑事和解的选择[N];江苏法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阮占江 赵文明 本报通讯员 谭丽霞;“三位一体”刑事和解透明高效[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叶肖华;刑事审判程序分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周亚红;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王守安;检察裁量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7 田小丰;论刑事和解[D];复旦大学;2012年

8 初殿清;刑事司法平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何挺;现代刑事纠纷及其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蔡国芹;刑事调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莹;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牛新新;浅析我国刑事和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利飞;刑事和解模式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4 刘红星;刑事和解之中国化道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白垒宁;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燕山大学;2010年

6 郭秀锦;刑事和解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刘梦然;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杨森;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静;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80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180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c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