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再议刑事和解——以农民个体需求为主要视角

发布时间:2018-10-22 16:11
【摘要】:当前,基于对以惩罚为核心的对抗性司法的反思和被害人权益的关注,刑事和解已然成为我国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中的热门话题,其合法性被新《刑事诉讼法》以立法形式予以确认。然而,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仅以罪行轻重和犯罪类型为刑事和解适用标准,少有学者注意到刑事和解与乡土社会天生的"契合"关系,事实上,刑事和解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基础和传统习俗相契合,与农村农民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相契合,尤其能较好满足农民的个体需求,对于解决不断增加的农村刑事案件具有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与司法功效。基于此,在农村扩大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
[Abstract]:At present,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f adversarial justice with punishment as the core and the interest of victims,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riminal justice in our country. Its legality is confirmed by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the form of legislation. However,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ly the seriousness and type of crime are regarded as the applicable criteria for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nd few scholars pay attention to the inherent "fit"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nd local society. In fact,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coincides with the foundation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with the natural and harmonious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and values of rural farmers, especially to meet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farmers. It has extraordinary social value and judicial effect to solve the increasing rural criminal cases. Based on this, expanding the scope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legitimacy and rationalit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WU0909641)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季萍;雷振斌;;农村纠纷解决的司法效能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赵琪;邓建民;;乡村地区刑事和解探析——以四川石棉彝族地区为例[J];河北法学;2010年01期

3 何立荣;;刑事和解在民族地区农村的提倡——民族地区农村刑事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前沿;2008年10期

4 郭哲;;农民权利保护与权利救济的人本发展观视角[J];求索;2006年09期

5 贺曙敏;李锡海;;论文化冲突与犯罪[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思贤;;看法律如何不能自为而自足——读刘燕著《会计法》有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张军;王邦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特质与本土化转向[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孙如轩;;新农村建设应注重“礼治”——对一次村民代表会议的观察和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7 宋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依托问题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8 黄琳;李银兵;武正雄;;农民主体性发展动力机制变迁——兼析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回复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武;胡振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合作机制研究——董园村集体行动中权威现象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10 姚龙兵,马青连;对当代中国调解存因的经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祝天智;;政治机会结构视野中的农民维权行为及其优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廖小东;曹文波;;民族地区突发性群体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汪波;;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刘明辉;;开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程》精品教材的途径[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7 甘培忠;吴元元;;转型中国语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探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8 何朝银;;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伦理重构探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10 阮丽娟;;环境侵权责任的合理性解读[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9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慧娜;司法的“地方化”与“中央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诗诗;董事信义义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苏鹏;城市中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谈中正;能源贸易安全的规则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明辉;我国地方税收立法权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陈凯;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毒品犯罪群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戴鸿峰;我国人民法庭司法运作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郭楠;垂直管理体制下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悦余,宣海林;中国农民问题的法律根源及对策[J];法律适用;2005年03期

2 贺海仁;从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权利救济的现代性话语[J];法商研究;2004年01期

3 郭星华,王平;中国农村的纠纷与解决途径——关于中国农村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吕途,杨贺男;试析文化冲突与犯罪形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5 赵有田;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J];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03期

6 邹广文;论改革开放中的文化价值冲突[J];求是学刊;2001年03期

7 陈光中;;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J];人民检察;2006年10期

8 陶杨;;刑事和解的中国语境——从“枫桥经验”说开去[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10 郭洁;农民弱势群体的特殊法律保护——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视角[J];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远桃;;论刑事和解应当慎行[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1期

2 宋英辉;;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与辩证考量[J];人民检察;2008年24期

3 张健英;;“刑事和解”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4 王瑞君;;刑事和解:人本主义的对话型和解[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5 龚永强;张亚力;贾永强;;检察视野下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于志刚;;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J];政法论坛;2009年05期

7 谭泽林;赵秋生;;我国刑事和解实施中的问题与相应实体、程序法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年09期

8 王涛;刘晓;;论刑事和解的本土化与制度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文雯;;浅析我国刑事和解之制度因素[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10 韦飞红;洪美玲;;刑事和解的实践与探索[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道刚;;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赵凤祥;刘昊;;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娅;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内涵探析与价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济的新思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璐 郭玺;刑事和解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丁国锋;无锡出台刑事和解工作意见[N];法制日报;2007年

3 陆曙光邋吴海研 记者 丁国锋;轻微刑案方可刑事和解[N];法制日报;2007年

4 李青;永丰检察院尝试刑事和解引发争议[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张吟丰 实习生 秋静;省会首例刑事和解目击记[N];湖南日报;2006年

6 何淼玲 通讯员  苗霞;刑事和解: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利器[N];湖南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刘坷;我省出台刑事和解规定:轻微刑事案可“私下和解”[N];湖南经济报;2006年

8 罗欣;刑事和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本土化探索[N];检察日报;2006年

9 黄建良;以刑事和解促社会和谐[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何书生;刑事和解利于当事人权益双向保护[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辉;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王刚;论刑事和解模式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3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伟;刑事和解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齐帅;刑事和解与重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曲晓丽;试论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绍钧;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曾锋;中国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刘政宁;刑事和解的几个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10 郑琦;论刑事和解及其制度设计[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87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287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