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规定的语境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12 12:20
【摘要】: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50条按照2011年8月24日《修正案(草案)》第14条的表述,确立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这一规定不是要落实国际公约中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而是为了遏制刑讯逼供而对办案人员依法收集证据作出的一项原则性要求,是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延续,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非权利"观念的必然反映。这一规定的运行要立足于我国现实的社会转型,虽不能完全排斥按照权利保障的逻辑由被追诉人直接主张,但更要靠办案人员利弊权衡下的主动落实。
[Abstract]:Article 50 of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expression of Article 14 of the "Amendment (draft)" on August 24, 2011, establishes the stipulation that "no one shall be compelled to prove his guilt". This provision is not intended to implement the "no forced self-incrimin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but is a principled requirement for the case handlers to collect evidence according to law in order to curb the extortion of confessions by torture. It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1996 revision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our country. It is the inexorable reflection of our country's long-standing concept of non-right. The operation of this regul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reality in our country. Although it can not be completely excluded from the prosecution's direct claim according to the logic of the right protection, it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active implementation under the balanc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ase handlers.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我国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原因研究”(项目号:125322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薛潮平;;在亮点与盲点之间——论“不证实自己有罪”的规范对比与冲突[J];证据科学;2012年02期

2 杨宇冠;;论不强迫自证其罪[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宋志军;;“被杀人”冤案下的法治飞跃[J];法律与生活;2011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爱华;《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费菲;;法律传统论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雷安军;;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4 蒋志如;;试论法官与法学家的关系——以美国为语境的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吴先伍;;陈独秀伦理革命的传统内涵——兼论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李夏灵;;传统在法治社会中的定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8 胡美灵;;农民自治权探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9 杨柏岭;;古代文论在电子传媒时代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聂姗;;冲不破传统的反传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传统主义的再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郭建新;;核心价值体系道德认同的依据和路径研究[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6 许建明;刘伟平;;制度性腐败的政治学[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葛洪;;编辑活动的范式转换[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8 黄建新;;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兼论转型时期社会组织的复位[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玮琳;;廊桥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寿宁廊桥为研究对象[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专门法庭的法律构造与机构建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者丽琼;英国反家庭暴力法律的历史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倩;试论11-13世纪英格兰王权的扩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飞;英国宪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西仁塔娜;海湾合作委员会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音;英国宪政建立的宗教原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瑞华;;证据法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证据科学;2007年Z1期

2 Ronald J.Allen;张保生;李哲;艾静;;刑事诉讼的法理和政治基础[J];证据科学;2007年Z1期



本文编号:2327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327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5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