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技术侦查措施所获证据材料之证据能力

发布时间:2019-02-13 20:27
【摘要】: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单独新增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技术侦查措施正式纳入刑事诉讼程序。为了防止技术侦查措施滥用,在明确该类证据材料是实物证据的前提下,法官应直接审查该类证据材料,综合妥协三种价值观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裁判证据能力的程序性规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Abstract]:In 2012,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dded a separate section on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measures, which was forma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abuse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measures, the judge should examine the material of this kind of evidence directly on the premise that this kind of evidence material is physical evidence. Based on the three values of compromise, the procedural rules and the exclusionary rules of illegal evidence are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瑞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解读[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2 陈瑞华;;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J];法学研究;2011年05期

3 陈瑞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为青;;“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立法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高一飞;林国强;;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部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3 胡图;;非法证据证明制度研究[J];研究生法学;2011年06期

4 江华;;论简易程序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若干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7期

5 陈斌;;侦查程序中建立司法审查制度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9年01期

6 陈斌;;关于检警关系改革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9年23期

7 董琳;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价值取向[J];当代法学;2003年11期

8 闵春雷;杨波;霍海红;;中国诉讼法学30年理论创新回顾[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9 陈瑞华;;刑事辩护的几个理论问题[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10 高咏;;程序性辩护的困境——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为切入点[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红岗;王璞;;职务犯罪侦查视野下诉讼监督问题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刘慧;李斌;;公诉工作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3 陈焰;林宁烨;;自侦案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难题与出路[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4 维英;;论检察机关如何贯彻落实非法证据排除制度[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5 李迎春;王森;;构建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机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6 李忠勇;;对于完善刑事瑕疵证据补救制度的思考——以某中级法院普通刑事案件判决为样本[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3 刘磊;滥用公诉权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秦策;刑事诉讼比例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周欣;我国侦查权配置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肖波;刑事庭审调查制度的正当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江涌;未决羁押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余剑;量刑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玲;刑事司法中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光伟;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陶涛;论我国个案请示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4 沈英姿;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运行现状及其思考[D];暨南大学;2011年

5 邬丽宇;兼论我国刑事诉讼控辩主体地位的制度重构[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志歌;刑事辩护制度之控辩平等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戴丽;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华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动态考量[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鑫;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袁应泳;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熊秋红;;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中的阶段性进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评析[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2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3 陈光中;;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探讨——以两院三部《两个证据规定》之公布为视角[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4 龙宗智;;两个证据规定的规范与执行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5 陈瑞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礼洁;方成应;;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13期

2 韩波;;宽容的界限:事实认定中的非法证据排除——以民事诉讼为中心的分析[J];清华法学;2008年06期

3 陈卫东;付磊;;我国证据能力制度的反思与完善[J];证据科学;2008年01期

4 章雅丽;;浅析民事证据能力规则[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09期

5 高咏;;私人违法所得证据的证据能力——对两种典型模式的考察[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6 高咏;;刑事诉讼中私人违法取得证据之证据能力评析[J];证据科学;2011年01期

7 王绍红;杨克武;;论庭前证供的证据能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8 胡之芳;王绍红;;证据规则对庭前证供证据能力的规制略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刘瑞琴;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曹达全;;正确认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根据[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野;;论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许俊强;;民事诉讼域外证据证明制度之检讨——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为中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周维平;马明亮;;论“办案说明”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考察[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志成;;检察院组织法修改要解决十个重要问题——以监督为主线的思考建议[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周琦;;《海事诉讼证据的特别规定》(建议稿草案)[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6 宋涛;;论手机短信的证据效力[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7 于国旦;;论少年司法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于国旦;高巍菁;;论少年司法制度[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9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戚萍;王志芹;方芳;许晴;李枝桂;;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及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志生;技术侦查措施宜合法化[N];检察日报;2002年

2 于铁林 王丹峰 于勇;证据的价值取决于证据能力[N];检察日报;2005年

3 翦改言;侦查职务犯罪亟需技术侦查措施[N];检察日报;2004年

4 林书立;技术侦查:立法授权与司法控制并举[N];检察日报;2006年

5 方建国;测谎鉴定结论是否具有证据能力[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北京凯亚律师事务所律师 晋力;单位“作证”证据能力亟待澄清[N];法制日报;2007年

7 朱卫东 王明强;技侦措施应纳入刑诉法调整范围[N];检察日报;2005年

8 肖建国 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博士;英美证据法的两点启示[N];人民法院报;2001年

9 张吉喜;德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禁止[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钟俊;针对职务犯罪特点完善侦查措施[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格非;论证据能力——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谢佳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牟军;自白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王彬;论刑事搜查[D];四川大学;2007年

8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宋志军;刑事证据契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燕华;论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的转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张文天;论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王亚萍;论证据能力与证明力[D];厦门大学;2006年

4 李晔;电子证据证明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李晓;自白任意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葛海军;论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徐东莱;民事诉讼传闻证据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王琼仙;论我国刑事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张安勇;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杨新生;电子证据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1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421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d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