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未定罪没收程序的法律性质及证明标准

发布时间:2019-02-21 09:45
【摘要】:2012年修订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未定罪没收程序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或死亡的情形下依法处置其涉案财产的特别程序。从程序构造、诉讼目的和没收性质等本质特征来看,我国的未定罪没收程序仍是刑事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司法活动,属于刑事性质的特别诉讼程序,而非民事没收性质,但在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情形下也兼具一定的民事程序属性。在证明标准的适用上,虽然未定罪没收程序具有刑事性质,但从争议对象的性质、错误损害的评价以及诉讼经济的角度考虑应适用"证据优势"的证明标准,若有利害关系人参与诉讼,对利害关系人之诉也应采"证据优势"的证明标准。
[Abstract]:The procedure of non-conviction and confiscation established by the revis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China in 2012 is a special procedure to dispose of the property involved in the case of criminal suspects and defendant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hiding or death according to law. Judging from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procedural structure, purpose of litigation and nature of confiscation, the procedure of non-conviction confis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a judicial activity in which criminal judicial organs exercise their functions and powers according to law. It belongs to the special procedure of criminal nature, not the nature of civil confiscation. But in the case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interested parties, it also has certain attributes of civil procedur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of proof, although the procedure of confiscation without conviction is of a criminal nature, 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evidentiary advantage"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nature of the object of dispute, the evaluation of the wrong damage and the economy of the proceedings. If interested parties participate in litigation, the proof standard of "evidence advantage" should be adopted.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牟军;民事证明标准论纲——以刑事证明标准为对应的一种解析[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2 黄风;;论对犯罪收益的民事没收[J];法学家;2009年04期

3 万毅;;独立没收程序的证据法难题及其破解[J];法学;2012年04期

4 时延安;孟宪东;尹金洁;;检察机关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的地位和职责[J];法学杂志;2012年11期

5 韩东成;;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明标准之再探讨[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张卫平;证明标准建构的乌托邦[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7 印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定性分析[J];中国检察官;2012年05期

8 吴光升;;未定罪案件涉案财物没收程序之若干比较——以美国联邦民事没收程序为比较视角[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9 卢乐云;;我国特别没收程序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衔接[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林喜芬;;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宏观位阶——兼评中国证据规则的宪法化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王圣扬;杨国萍;;辩护律师与刑事法官关系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姚正祥;论取保候审制度的终结──兼谈保释制度在我国的建立[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万毅;;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周阿红;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保障体系的路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早春;徐瑾;倪培兴;;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问题刍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孔璋;;一体与独立之争论及检察一体制论证[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单民;上官春光;;和谐语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公开问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栾少湖;耿焰;;从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观看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8 于宁杰;;论律师职业权利的性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赵永红;;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要求[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10 吴灿辉;李晓玫;;略论刑事司法鉴定启动权制度的完善——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修改为切入点[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刑事诉讼规则的修改[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胡荣;反洗钱战略战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聂施恒;美国检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U,

本文编号:2427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427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7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